腹部肥胖要注意!國健署教你遠離代謝症候群
2025年世界棒球經典賽資格賽將於今(21)日開打,一起應援台灣隊再創佳績的同時,也要關注自身健康。台灣20到64歲每4人中約有1人罹患代謝症候群,可能引發慢性疾病。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特製「代謝症候群防治宣導-檢吃動!」影音,用淺顯易懂的方式提升民眾對代謝症候群的認知,讓預防成為日常習慣。

國健署表示,代謝症候群是健康的隱形殺手,與高血壓、糖尿病、腦血管疾病及心臟病等慢性疾病息息相關,因此管理代謝症候群的危險因子,正是控制疾病進展的重要關鍵。5項危險因子分別為,三高,血壓偏高、血糖偏高、血脂偏高;二害,腰圍過粗、好的膽固醇不足。5項中符合其中3項則代表有代謝症候群,而上述危險因子可透過定期健康檢查掌控,並及早建立健康生活習慣,預防或延緩慢性病發生的機會。
國健署提到「檢、吃、動」要訣,30歲以上的民眾可以參加國民健康署提供每5年1次免費成人預防保健服務,並將健檢數值輸入至慢性疾病風險評估平台中,可以計算未來10年內5種慢性疾病,包含冠心病、腦中風、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不良事件罹患風險,再依循網站上的健康指引,維持健康的生活習慣。
國健署進一步說明,跟著我的餐盤6口訣,每天早晚一杯奶、每餐水果拳頭大、菜比水果多一點、飯跟蔬菜一樣多、豆魚蛋肉一掌心、堅果種子一茶匙,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遵循好油、限糖、減鹽及高纖的飲食原則。同時結合生活作息,增加自我活動機會,每周累積150分鐘以上中度身體活動,如健走、太極拳、游泳、騎腳踏車等,養成規律運動習慣。
國民健康署長吳昭軍呼籲,建立健康生活習慣,是預防慢性病的關鍵,全台已有近3千家診所可協助民眾遠離代謝症候群,目前已經超過30萬名民眾加入「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計畫收案民眾,經電話調查,近9成受訪者肯定加入計畫對自身健康有正面幫助,更有超過8成認為量血壓722、營養及運動等健康指導,能夠幫助自己做好健康管理。並善用該署「健康九九+網站-慢性病防治館」衛教資源,做好健康管理,遠離慢性病危機。
本文章來自《桃園電子報》。原文:腹部肥胖要注意!國健署教你遠離代謝症候群
延伸閱讀:
- 記者:陳儒賢
- 更多健康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