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層1%都有的共通點!財富研究員揭密「1關鍵」:有錢人都很自律
普通人與頂層1%成員的差異
《人生事》的作者威廉.費瑟曾說:「如果我們不約束自己,世界就會約束我們。」
多年前說出的這句話到今日更覺中肯。我喜歡拿籃球員的罰球練習來比較紀律這個主題。籃球員都說,一而再再而三、單調地投擲罰球,一天可能要投幾十個,是賽前準備時他們最不喜歡的一項練習。但能投中罰球的基本技能,是普通或良好球員及一流球員之間的差異,尤其在輸贏的一線間。
同樣地,每個人都應該認識到紀律是成功人生的基石,而我身為靈感工廠的總裁,不斷研究和開發可用於個人發展及技能成長等熱門主題的內容,可以告訴大家願意討論紀律的人非常少,更不用說研究了。為什麼?或許原因就出在紀律本身的定義。
關於紀律,我聽過最好的定義是延遲享樂以實現更高原則或價值的能力。因此,紀律本身的定義承認,為了得到更大的長期利益,必須延遲短期內的欲望。真相是,鮮少有人願意為了很久以後的長期目標而延遲任何事——甚至不肯放棄看最愛的晚間電視節目。個人發展演說家吉姆.羅恩說,大多數人「由於承諾不明確,因此不願付出代價」。
然而,回到威廉.費瑟的那句話,現實是我們無法避開紀律——約束自己,達成自己選擇的目標和理想,不然世界會引導我們去實現它的目標和理想,這些目標和理想可能與自己定義的人生意義、快樂與成就無關。
這個真相適用於人生的每個面向。在職場上,有紀律的人會控制自己的一天,把精力投注在產生結果的活動上,為企業或組織貢獻最高的價值,而沒有紀律的人被控制,應對一連串永無止境、永不停息的緊急情況,這些狀況對他們的整體生產力不一定有貢獻。
為人父母者若有紀律,不會用一時衝動來回應孩子的要求。相反地,他們根據自己選擇的價值觀來回應,選擇對孩子長久幸福最有貢獻的做法。沒有紀律的人會隨興回應孩子的要求,完全憑藉衝動,很少考慮怎麼樣對孩子的品格最有利。
作為配偶,有紀律的人每天都會花時間打造關係的基礎,透過小小的舉動,例如給配偶寫字條、安排約會、不會用報復的心態回應配偶的喜怒無常。另一方面,沒有紀律的人常常無所適從,應對配偶時表現得自戀,只強調自己的需要,沒有意願或心力去從配偶的角度思考。
你會看到,貫穿這些例子的連續主題正如威廉.費瑟所說。有紀律的人遵循自己選擇的價值觀,根據這些價值觀選擇行動和回應。沒有紀律的人隨波逐流,跟隨周遭突如其來的要求,因此永遠沒有主控權,一直在反應別人施加的刺激。無法貫徹對自己的約束,就是普通人與頂層1%成員的差異。
不要把紀律看成苦差事
也希望大家了解,上述的例子都是理想狀況。每個人都有可能在某些方面很有紀律,某些方面則不然,我的意思不是有人能在生命的每一個主要領域都做到完美。然而,我有幾個建議,應該能幫助讀者不要把紀律看成苦差事,而是能振奮人心的挑戰。
首先,與其把紀律看成長期的費力工作,不如視為在生命的每個領域中控制選擇的日常過程。史蒂芬.柯維在他絕佳的著作《與成功有約》中說到,人之所以為人,就是因為我們能選擇對刺激的回應。動物沒有選擇—碰到刺激就做出反應。而人類碰到刺激,可以用頭腦選擇最有效的回應。
隨著人類歷史的進展,這個技能的需求度愈來愈高。在全球互連的經濟中,電腦處理能力每過18個月就翻倍,一些分析師口中「選擇的暴政」一直在轟炸我們。他們用「暴政」一詞表示資訊永無止境的攻擊要我們做決定和回應。
但別搞錯了。這不是暴政,這是你最強的能力和挑戰。在這樣的經濟裡,關鍵是不要放棄選擇並臣服於環境的推拉,而是獲取能力,選擇要把注意力放在哪裡,哪些東西可以忽略。不要拋棄選擇的能力。因此,下一次老闆交給你急迫的案子、發現小孩說謊,或配偶因為你遲到而大吼大叫,你要怎麼回應?選擇在你手上。
但你可能會說:「我怎麼知道哪些事情需要投入,哪些事情可以忽略?我的生活又忙又亂,我怎麼確保自己在心煩意亂的時候能做出正確的選擇?」這是大家都有的擔憂,從許多角度來說也是現代才有的狀態。在今日步調快速的世界裡,問某個人最近過得如何,最常聽到的回覆是「忙死了」。但這個回覆就各方面來看,反映了我們正在討論的問題。忙碌如果是有意識的選擇,就沒問題。但對大多數人來說,很忙和壓力很大往往反映了無紀律的生活,個人被世界控制,而不是被自己控制。
因此,下一個步驟便是有意識地列出生命中你最看重的5個價值觀。如果你覺得這個練習太難,可以從建構人生的使命宣言開始。吉爾登媒體的檔案庫提供一些很棒的有聲節目,可以幫你定義這些價值觀或這項使命。完成後,把清單寫到幾張索引卡上,就寫五張吧,放在平日容易看到的地方。
或許一張放浴室,一張放車上,一張放床頭櫃,一張放辦公桌等等。常看到這些詞句,就會在大腦中形成印記,本質上像一個篩選工具,防止你做出違逆個人價值觀的選擇。史蒂芬.柯維說,如果心裡有個更大的YES在熊熊燃燒,就很容易對微不足道的事情說NO。讓你的價值觀成為你的YES,對小事情說NO的紀律就變得很容易。
最後,最重要的是學著享受停滯期!這句話又是什麼意思?很多年前,哲學家喬治.李歐納在著作《精進之道》中介紹了這個概念,也是我聽過最有力的方法,讓你約束自己以「正確的行動」堅持到底。李歐納說,很多人假設約束自己去做一件事—李歐納自己的例子是拿到合氣道的黑帶—就應該會持續且逐漸進步,直到達成目標。
事實上,李歐納說成長多半是一陣陣的突然爆發,中間有很長一段時間似乎看不到進步—所謂的「停滯期」。他又說,大多數人放棄自律,因為他們對成長的突然爆發愈來愈上癮,爆發的速度太慢,就開始灰心喪志。成長的關鍵是學著享受停滯期,知道成長的下一次爆發隨時可能出現。
因此,控制你的選擇,找到你的價值觀並投入,也要學會愛上停滯期。要進入頂層1%並留在裡面,這些都是很重要的要素,在我所謂「值得過的生活」那個不可思議的配方裡,也是必要的成分。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 記者:Dan Strutzel
- 更多健康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