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學者:北京用稀土打經濟外交牌 美應攜手盟友因應

中國上週宣布對稀土出口實施大範圍限制,美國總統川普隨即揚言對中國祭出100%關稅報復。美學者撰文分析,稀土已成為北京推行經濟外交的地緣政治工具,西方民主國家須攜手合作,增加稀土開採、再加工及精煉能力。

華府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The German Marshall Fund)印太計畫主任葛來儀(Bonnie Glaser)、代理資深副總裁納斯(Penny Naas)今天發表文章指出,歷經數個月相對平靜的情勢後,美中關係出現惡化。北京展現地緣政治實力,擴大需要出口許可的稀土元素清單,此舉引發川普(Donald Trump)強烈回應,揚言自11月1日起對所有中國商品加徵100%的新關稅。

中國是全球主要的稀土生產國,而稀土則是汽車、電子、國防等產業製造關鍵磁鐵的原料。

文章寫道,中國掌握全球90%的稀土磁鐵產量及85%的稀土精煉及加工能力。中國企業現在必須取得許可才能出口稀土開採及分離設備,這讓北京對尋求替代中國來源的國家擁有更大影響力。

不過,文章指出,最具影響力的措施是將於12月1日生效的新制度,根據該規定,企業出口的稀土磁鐵或半導體材料就算只含有0.1%源自中國的受管制金屬物,都必須申請北京的批准。

文章分析,北京擴大稀土出口管制的戰略動機在於反制西方國家對半導體出口的限制、鞏固中國在關鍵供應鏈的主導地位,並展現在全球貿易談判的籌碼。藉由展示稀土優勢,中國試圖設法讓川普政府撤回近期對中採取的貿易措施,並希望華府撤銷半導體出口限制。

文章直指,稀土元素已成為北京用來推行經濟外交的地緣政治工具,這對西方民主國家來說應是一記警鐘:必須合作增加稀土開採、再加工及精煉能力,並承諾支付更高成本,以維護國家安全。

葛來儀及納斯認為,擴大產能、創造需求將削弱中國主導地位並降低西方供應鏈風險。川普政府最近對Trilogy Metals、Lithium Americas等2家加拿大公司進行股權投資,也和烏克蘭簽署「美烏礦產資源協議」,顯示華府可能正採取更偏向盟友合作的關鍵礦產夥伴策略。

不過,文章點出,川普政府的不確定性,再加上川普本人偏好以交易為導向的作風,使得美國盟友對和華府合作變得更加謹慎。歐洲可能會單方面行動以保護自身的供應鏈。

儘管如此,文章指出,美中稀土對峙突顯出盟友間統一回應的迫切性。當北京利用在關鍵礦產上的主導地位施加地緣政治壓力之際,零碎的國家策略固然重要,但卻不足以保護供應鏈或對抗中國。

文章呼籲,唯有透過民主國家堅實的合作,包括關稅、一致的管制措施、共同投資審查及協調採購等做法,夥伴國才能有效對抗中國脅迫手段,建立有韌性且多元的稀土供應來源。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國際新聞
人氣國際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