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海邊多活一年?美研究揭「海岸壽命紅利」 湖泊城市居民恐反受其害

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一研究團隊分析全美逾6.6萬個人口普查區數據發現,居住在海岸線48公里範圍內的居民,平均壽命竟比全國標準多出1年以上,而這項益處卻未必適用於住在湖泊或河流旁的城市居民,該研究成果已刊登於《環境研究》(Environmental Research)期刊。



住在海邊多活一年?美研究揭「海岸壽命紅利」 湖泊城市居民恐反受其害


▲研究發現居住在海岸線48公里範圍內的居民平均預期壽命高出全國標準逾一年。(示意圖/ENews資料庫)


研究指出,居住在距離海岸線約30英里(約48公里)範圍內的民眾,其平均預期壽命高出全國標準逾一年;相較之下,居住在城市中、鄰近大型內陸水域(面積超過4平方英里)者,平均壽命反而略低,約為78歲。研究首席作者、環境健康科學助理教授吳建勇(Jianyong Wu)坦言,原本預期任何形式的「藍色空間」,無論是海洋、湖泊或河川,都應有助健康,未料沿海地區與內陸水域間的差異如此顯著。」



研究分析,沿海居民可能因享有溫和氣候、較佳空氣品質、豐富休閒資源、交通便利、較少乾旱影響及較高家庭收入等因素,而展現更佳的健康與壽命表現。反觀內陸湖河城市居民,則可能面臨空氣污染、貧困、缺乏安全運動空間及淹水風險等問題,對健康造成不利影響。共同研究人員曹妍妮(Yanni Cao)博士後研究員補充,這些發現有助於理解美國近年壽命下降、回升緩慢的背後原因,環境條件與社會健康不平等可能是關鍵因素。



住在海邊多活一年?美研究揭「海岸壽命紅利」 湖泊城市居民恐反受其害


▲研究發現,住在湖泊或河流旁的城市居民平均壽命卻不見增長。(示意圖/Shutterstock)


研究亦發現,住在鄉村地區且鄰近水域的居民,雖也可能享有小幅度的壽命延長,但影響程度不及沿海城市居民。據了解,這項研究為美國首次系統性探討不同類型「藍色空間」與壽命之間的關聯,研究團隊呼籲政府與都市規劃者應正視自然環境與公共健康的密切關係,以因應氣候變遷與都市化對人類健康的挑戰。


更多eNews報導
颱風季來了!10天後恐現「颱風窩」 氣象專家示警:規模恐超丹娜絲
土城惡男當街殘殺妻子、小姨子!死者身份曝光 李進良悲痛:幫到底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國際新聞
人氣國際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