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蓮華經七譬喻大解密

妙法蓮華經七譬喻大解密

妙法蓮華經七譬喻大解密
作者:楊常振   出版社:大千   出版日期:2023-12-22 00:00:00

無上最高的騙術,將您帶回空性無著的家
大乘第一本經典《妙法蓮華經》

聖嚴法師曾經在開示提到,像常振居士這樣的情形,猶如過去辟支佛性好寂靜,在山洞修行很怕吵雜聲。要解決這個問題並不困難,就是將她所理解的佛法分享出去,這種影響即可逐漸消失。
這就是作者將自己異於常人理解的《妙法蓮華經》七譬喻核心義理,分享給讀者的因緣。本書可說是現代版的女龐婆吐真言,不可不知的現代人實修訣要。

一切因緣多變化
善用變化成蓮花
蓮花自成隨緣開
願眾生成佛無礙

本書解經內容《妙法蓮華經》七譬喻:「第一品:譬喻品、第二品:信解品、第三品:藥草喻品、第四品:化城品、第五品:衣珠品、第六品:安樂行品、第七品:如來壽量品。」由於按聖嚴法師的開示,作者過去生有可能是辟支佛的境界,喜歡獨處、較難融入社會生活。從解經的方法及觀點,即可知道她是如何從害怕接觸大眾中走出來,進入「佛氏門中,不捨一人。」的菩薩境界。猶如《悲華經》中的彌勒菩薩,於佛前發願,不念我者尚不捨之,況於念我者哉。

大乘經典的《妙法蓮華經》最主要是佛陀如何引導不受後有的阿羅漢,從了生死中不害怕生死,進入空性的境界,在生死即涅槃中成為「究竟佛」。其實佛教並沒有大小乘之分,都是後人按其發展的判設,只能說是權巧方便讓讀者明白境界的層次。

細細品嘗作者的另類解經觀點,其中有許多是直接碰觸現代人的問題,當您遇到到了!應該如何轉化解套,成為自己修行的生命因素,在境界中能夠將能所學的佛法起作用,不必因為名相的門檻,而障礙自己。

作者一直希望用不同傳統的方法,讓更多現代人學習佛法,超越自己的侷限性,找到自在無礙的覺性生活。

★內文試閱:

•跋

多年以前,意料之外收到來自常振居士的請法,希望能夠閱覽她發心著作的一本《金剛般若波羅密經淺讀》,書中提到她寫這本書並不是為了弘揚佛法的志業,僅僅是為了將她自身從《金剛經》中所體會的道理記錄下來,並且留下給自己的孩子當作傳家之寶,這一特別的舉動使我印象深刻。
接著在閱讀常振居士的著作中,發現到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她以自身獨特的文字風格和描述方式詮釋了佛法,使我想起的四依法,其中的「依義不依語」。即是說去探索她獨特的語言羅輯背後所要傳達的意義,也可以說這是一個解密的有趣過程。
多年以後常振居士,也許是在她的用功與聽聞敝人講述的「法華關鍵」課程後,再次油然的想將自己心中體會的《妙法蓮華經》義理,透過獨特的角度,並專注在「法華七喻」的精華,共享有緣人了解「眾生皆能成佛」的道理。
佛陀所說的法,凡夫雖難以企及,但佛在《中陰經》中說:「今說少少,如人爪上塵,欲說世界盡,誰能究竟者?」意思是說:「我所說的法,像指甲上的塵土,而我未說之法,猶如大地塵土。」加以《妙法蓮華經》亦說:「佛以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間,欲使一切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
意思是說,每一位眾生入了佛門,都會在修行中體會法門的無量,最終都會在佛菩薩的方便接引下走向成佛之道,而在成佛前,我們必然要與一切眾生結緣,在利益眾生的過程中成就菩薩道,以我們有限的生命智慧,點滴耕耘我們的身心資糧。
我不是一位很好的指導者,也還在修行的道路上跌跌撞撞,在弘法的路上,能支持分享佛法的發心者是一份喜悅的功德,再次邀請有緣的佛弟子,透過閱讀此書來解密《妙法蓮華經》中所蘊涵的道理,相信常振居士會以她獨特的密碼,將大家帶入不同的眼界。

二○二三年十月十六日 沙門常元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