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國際學術合作夥伴關係~中國醫藥大學中醫學院與澳洲西雪梨大學簽署雙邊合作協議並舉辦首次中醫藥雙邊研討會

中國醫藥大學中醫學院顏宏融院長率領的代表團一行四人,於7月16日前往澳洲西雪梨大學進行國際學術交流訪問兩天,與該校國立輔助醫學研究院共同簽署合作協議,涵蓋聯合研究、師資互訪、學生交流及國際課程推動等多面向,象徵雙方在中醫藥與輔助醫學領域的合作邁入新里程碑。
西雪梨大學連續四年榮獲《泰晤士高等教育影響力排名》(Times Higher Education Impact Rankings)全球第一,展現其在永續發展、性別平等、教育包容性以及應對氣候變遷等面向對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的貢獻;該校醫學院位於 Campbelltown校區,擁有完整的醫學教育體系與高擬真臨床訓練設施,為醫療人才培育重鎮,在此堅實基礎上,西雪梨大學與中國醫藥大學中醫學院的合作,將為中醫藥的研究、教育與臨床實踐開創新局。
中國醫藥大學中醫學院顏宏融院長率領代表團有黃慧琪教授、宋瑛琪副教授及吳美瑤助理教授一行四人,7月16日參訪了西雪梨大學健康科學學院中醫學系(School of Health Sciences, Chinese Medicine Unit),並與副院長Xiaoshu Zhu及講師Yu-Ting Sun進行交流;雙方就中醫教育課程設計、臨床實習安排及未來學生交換計畫等議題展開深入討論,期望藉由資源共享與教學互補,為兩校學生創造更多跨國學習與臨床實務的機會。
7月17日,顏宏融院長率領代表團拜會西雪梨大學國立輔助醫學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Complementary Medicine, NICM),由院長 Dennis Chang 教授與中國醫藥大學中醫學院院長顏宏融教授共同簽署合作協議,正式建立雙邊合作機制;隨後雙方研究人員共同舉辦了首次「NICM–CMU中醫學院與中醫藥研究中心雙邊研討會」(Advancing Evidence-based Chinese Medicine Research and Practice: A Joint Symposium by NICM and CMU)。研討會採實體與線上同步形式舉行,吸引兩校師生及國際學術界共同參與,深入交流最新研究成果與未來合作方向。
兩校研討會的內容涵蓋臨床試驗、臨床前研究、AI運算模型與整合醫療模式的應用,展現中醫藥與輔助醫學的跨領域研究潛力;NICM院長 Dennis Chang 教授分享了如何從中草藥臨床試驗走向產品開發,實現研究成果的轉譯與國際化應用;副教授 Mike Armour 探討針灸在女性健康管理的實證研究;Phoebe Zhou 博士介紹結合人工智慧建立運算模型,以尋找中藥最佳組合並提升療效;此外,Suzanne Grant博士、Deep Bhuyan博士與 Emily Yang博士亦報告了輔助醫學各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
中國醫藥大學的講者則呈現臺灣的研究特色;顏宏融教授分享了臺灣中西醫結合癌症治療的臨床實證,展示如何透過整合療法提升癌症患者的生活品質與治療效果;宋瑛琪副教授介紹了中醫免疫調節與疫苗佐劑創新研究的成果;黃慧琪教授報告了臺灣中草藥的萃取、分離、鑑定及功效驗證的最新進展;吳美瑤助理教授則說明如何運用中醫脈診儀的數據作為預測呼吸道功能衰竭插管病患拔管成功與否的臨床指標,為中醫診斷技術的臨床應用帶來新視角。
此次研討會亦邀請澳洲中醫師公會代表分享當地中醫臨床實務與政策現況,促進雙方對彼此臨床環境的理解與對話。這場研討會不僅讓兩校研究人員展示最新研究成果,也為未來在輔助醫學與中醫藥領域的合作指引方向,奠定長期合作的堅實基礎。
透過此次學術交流參訪與研討會,中國醫藥大學與西雪梨大學NICM在研究與教育上建立了更緊密的合作關係,開啟了未來聯合研究計畫、國際師生交流及雙邊國際課程的新篇章,朝向更多元、更深度的國際化發展,讓中醫藥研究與教育在全球舞台上持續發光發熱。
- 記者: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721 14:32:22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