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 TAIWAN」臺灣文化in大阪.關西世博 文化部長李遠與日本作家栖來光隔海對話

「We TAIWAN」臺灣文化in大阪.關西世博 文化部長李遠與日本作家栖來光隔海對話
文化部舉辦「We TAIWAN臺灣文化in 大阪.關西世博」自8月2日起展開,邁入第2個週末,今(9)日童書之森的「虎姑婆」依舊讓小朋友又愛又怕;中央公會堂戶外4.2公尺高的「艾拉」,仍是最吸大小朋友目光的焦點;首演的《伏魔英雄帖之再現白光劍》以科技的光雕投影,帶來最傳統的布袋戲演出;以及連續2個週末的「TAIWAN PLUS台日新風」市集,超過百攤的臺灣味,一個接一個的活動讓整個中之島充滿人潮。晚上「文學之夜」,則為明日正式開展的「魔幻臺灣—臺灣文學展」揭開序幕。

「文學之夜」包括以《臺灣漫遊錄》日譯本獲得2023年日本翻譯大獎的譯者三浦裕子;長期耕耘臺灣外譯、研究及文化交流的學者下村作次郎、魚住悅子、駒込武;日本作家栖來光、吉田瑠美;大阪市議員竹下隆;臺灣作家朱宥勳、張嘉祥,以及日本出版界、學界、文化界等,共同以文學與音樂預告展覽即將開展。

在臺灣居住10幾年日本作家栖來光,一直藉由書寫、採訪成為臺日友好的重要推手,這次她特地利用短短兩天一夜的時間回到日本參加「文學之夜」。栖來光提到今年初因為文化預算的關係,她在社群的發言,以及文化部長李遠回應她的說法時流下的眼淚,「原來那時候所流下的眼淚,是為了今天如此盛大的臺日交流活動」,不管是前輩藝術家如陳澄波等的作品影像、代表臺灣包容韌性的可愛a-We,都成功地促進臺日間彼此更加認識。栖來光除了恭喜「We TAIWAN」活動順利展開,也說她一定會盡力的宣傳,讓大家知道「這個美麗的起點就在We TAIWAN裡」。

李遠也隔海回應栖來光,他說,今年初發生總預算被大量刪除及凍結這件事,「使我內心非常焦慮」,所以看到一個日本人都替我們感到悲哀時,情緒更受到影響。「我深深覺得我們的文化內容越來越豐富,世界也越來越多人透過文字認識我們,為什麼我們自己人會不重視這件事?」他說自己沒有哭,只是說到悲傷處哽咽一下。對於此次沒有能夠親自去現場講虎姑婆的故事給日本小孩們聽,李遠也覺得很可惜,「因為我很會說故事,希望以後有機會實現這個願望」。

「文學之夜」由歌手張雅淳以月琴談唱「臺灣的歌」開場,隨後野孩子肢體劇團「繪本裡的野孩子」,以歡樂童趣的方式,呈現臺灣獨特的故事與熱情。以《夜官巡場》入圍2022年金曲獎年度新人獎,並憑藉同名小說獲得2023年金典獎與蓓蕾獎雙料肯定的「裝咖人樂團」,以融合民俗、傳統與信仰元素,結合搖滾與北管樂的創新曲調,跨界演出臺灣當代創作的無限活力。

文化部次長王時思表示,邁入「We TAIWAN」19天中的第9天,文化部以多元、開放、異質的各項展演活動,期盼讓大家看見不同面向及韌性的臺灣。臺灣與日本同是多天災的島嶼,除了天災外,臺灣更面臨艱困的國際情勢,此次臺灣文學展選擇以「魔幻臺灣」為主題,正是透過文學作品,投射出臺灣在面臨不同的歷史階段,在身處恐懼、盼望中,透過妖魔、鬼怪、神靈的書寫中,「臺灣真正想說的話」。臺灣是一個非常需要朋友,也非常需要神明護佑的地方,就如同今日的「文學之夜」,許多協助臺灣文學翻譯、推廣,特地當天來回或花了10多個小時交通時間來到這裡的朋友,以及許許多多護佑著臺灣的神明,這些力量讓臺灣持續擁有自由、多元、開放及包容,「臺灣也會繼續用樂觀的性格,成為支撐世界的力量」。

國立臺灣文學館館長陳瑩芳介紹「魔幻臺灣—臺灣文學展」,因為活動期間正值日本「盂蘭盆節」與臺灣農曆7月,除了有妖魔鬼怪的傳說,也展現敬拜眾生的精神。展覽挑選了不同時期的文學作品,希望將臺灣文學的故事中具有獨特魅力的題材,介紹給日本讀者,例如「臺灣男生當兵時的各種軍中鬼故事,就是我們獨有的題材」,也期盼在臺南府城隍廟「爾來了」匾額的加持祝福下,帶給日本讀者難忘的回憶。

「文學之夜」外,第2天演出的野孩子肢體劇場以默劇演出《虎姑婆》,吸引逾80位的家庭觀眾,雖然沒有語言的輔助,但連1歲的小小孩都在老虎及虎姑婆出場時,直拍著胸脯表現怕怕的感覺。逗趣的兩隻小老鼠從偷吃寶妹的包子,到成為寶妹的好朋友獻出3個錦囊法寶幫寶妹趕走虎姑婆,與寶妹一起成為最受歡迎的角色。演出中小老鼠不僅跟觀眾分享包子,與小孩一起發出「唧唧唧」趕走虎姑婆的橋段,更讓孩子們在演出後仍然回味地不斷發出「唧唧唧」的聲音。童書之森館長伊藤真由美笑說,日本小孩原本會用「啾啾啾」形容老鼠的聲音,看過劇的孩子卻都開始用「唧唧唧」。

「We TAIWAN」活動發佈後,在社群受到最多觀眾敲碗期待的布袋戲《伏魔英雄帖之再現白光劍》,今日在中央公會堂廣場首演。此劇是由發源於臺中豐原的新勝景掌中劇團在2023年疫情期間,集結臺灣各大布袋戲團共同推出的作品。延續「團結眾志、重振臺灣布袋戲昔日榮光」精神,在大阪的演出也特別邀集九天民俗技藝團現場擊鼓,以及來自臺北陳錫煌傳統掌中劇團大師兄陳冠霖、新竹五洲真吉祥掌中劇團主楊志豪、臺中聲五洲掌中劇團主王英峻、臺中蕭孟然掌中劇團主蕭孟然、南部偶手余伏龍,以及新勝景掌中劇團朱勝珏與朱祥溥兄弟等來自臺灣各地的操偶師,各家「名師」匯聚,呈現臺灣布袋戲多元樣貌及進化軌跡。

傳承至第二代的新勝景掌中劇團,團長朱勝珏與弟弟朱祥溥2人一武一文,分別負責操偶傳承與科技創新,2018年首創「光雕投影布袋戲」,更以布袋戲電影《無名刀》入圍「布魯塞爾國際奇幻影展」、「加拿大奇幻電影節」等短片競賽獎項。朱勝珏及朱祥溥說,與在臺灣演出最大不同除了語言限制,所以特別加入日文字幕及口譯外;室外的表演形式則特別加入九天民俗技藝團的擊鼓,以及「扮仙戲」的戲前戲,讓觀眾能更High的融入,戲偶招財童子及進寶郎君也在現場撒糖果,讓全世界觀眾感受臺灣的善意。臺中聲五洲掌中劇團主王英峻也說,室內的限制在於沒有辦法走到觀眾身邊互動,在大阪的演出由於在戶外,戲偶反而能走到觀眾身旁,進行更深入的互動。

今日《伏魔英雄帖之再現白光劍》在演出前,舞台前就有數十位觀眾搶先等待,前一場演出的艾拉也即興的走向布袋戲台,為觀眾帶來一場4.2公尺艾拉與布袋戲偶互相揮手致意,以及布袋戲偶在艾拉謝幕時轉場接手的超驚喜畫面。現場更有從北海道來的觀眾,特地Cosplay來參加活動。

文化部表示,「魔幻臺灣—臺灣文學展」將在明日起至8月20日在中央公會堂3樓公會堂展出,活動期間也有3場專題講座。其他包含VS.空間的核心展覽「臺灣光譜」、童書之森的「臺灣繪本、佮意啦」,以及公會堂戶外的演出都將持續進行。更多活動詳細資訊請見「We TAIWAN」官網,並追蹤X、Instagram關注最新動態。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