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還有2處監測中!堰塞湖「地點曝光」

地理粉專表示,目前全台「還有2處」尚處於監測中的堰塞湖。(圖/林保署提供)
[NOWnews今日新聞] 花蓮縣馬太鞍溪堰塞湖23日下午2時許爆發溢堤,洪峰在1小時後直衝下游,馬太鞍溪橋不敵沖擊瞬間斷裂,泥洪水更灌入光復鄉,多處社區淹成澤國,根據中央災害應變中心統計,截至今(24)日上午已有14人死亡、34人受傷以及124人失聯。對此,地理粉專也示警,目前全台「還有2處」尚處於監測中的堰塞湖,引發外界高度關注。
臉書粉專「翻轉地理教室」指出,堰塞湖是指河谷或河床因被淤塞,蓄水到一定程度便形成的湖泊,通常為地震、風災、火山爆發等自然原因所造成,例如山崩落石或火山熔岩堵塞等。台灣位處板塊交界帶,地勢陡峭、地質破碎,加上地震或颱風豪雨事件容易造成山區土石崩塌,使台灣的堰塞湖成因,以崩塌及土石流造成河道淤塞為主。
翻轉地理教室進一步舉例,部分仍存在的堰塞湖包括陽明山的夢幻湖、花蓮鯉魚潭,與921地震形成的九份二山「澀子坑」、「韭菜湖」,以及知名秘境水樣森林。台灣歷史上紀錄最早的堰塞湖為「草嶺潭」,自1862年起因地震與豪雨,總共5次形成堰塞湖,規模最大時蓄水量堪比石門水庫;最近一次形成,是在今年7月初因丹娜絲颱風襲台,但不到3天草嶺潭便消失。
至於目前尚處於監測中的堰塞湖,除了此次釀災的花蓮馬太鞍外,還有2024年11月康芮颱風所形成的「新竹泰崗溪」,以及2025年1月21嘉義、台南地震所形成的「花蓮樂樂溪」。
「可能有些人會問,堰塞湖怎麼不早點處理?」翻轉地理教室直言,馬太鞍溪的堰塞湖,回水體積高達1490萬立方公尺,總體水量約是1/10的石門水庫蓄水量,考量許多因素來說,很難在短時間內引流處理,例如在這樣的地形挖溢洪道、引流疏散下游大量民眾等,多是預警與防災宣導。
相關新聞
好友母親埋床上罹難!張善政悲喊「再多做一點」 緊急出手了
卓榮泰又來了?普發現金被罵爆2關鍵 黃暐瀚:每次都沒想清楚
川普火藥味十足!睽違6年重返聯合國 學者警告:台灣小心了
- 記者:nownews
- 更多生活新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