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微企業AI應用/AI助力氣象精準化 天氣風險管理公司開創智慧服務新模式

中小微企業AI應用/AI助力氣象精準化天氣風險管理公司開創智慧服務新模式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819 14:41:03)氣象數據的精準分析與預測,對於許多行業和地方政府至關重要。天氣風險管理開發股份有限公司作為台灣首家民間天氣風險公司,運用AI技術優化傳統氣象服務,顯著提升效率,並在客製化預測服務中走出一條獨特的道路。總經理賴忠瑋表示:「傳統氣象作業模式沒有被取代,只是在AI工具導入後速度變快很多。」

【AI龐大算力與歷史資料學習讓氣象服務效率與精準度飛躍成長】

氣象預報建立在龐大的資料庫數據解讀與分析上,過去氣象分析師必須透過來自全球的觀測資料,經過電腦運算去劃分以台灣為主的區域模式,資料龐雜,需要「多人協作」才能完成大量數據的分析,現在只需輸入全球數值模式資料,AI便能自動執行並分析判斷,快速提供預報資料,讓氣象作業突破以往的效率瓶頸。賴忠瑋分享:「颱風期間的高鐵風力監測,以前需要數位分析師同時作業,現在AI系統可以自動完成分析,只要一位分析師確認數據是否超出誤差範圍,人力成本降低了7至8成。」

此外,AI系統解決了時區差異帶來的挑戰。資訊資料部林定賢經理提到,氣象的瞬息萬變是分秒必爭,導入AI後,即使在台灣的下班時間,AI仍可擷取最新數據,讓海外客戶起床時可收到最即時的資訊。

【AI並非萬靈丹運用需專注解決問題並持續優化】

當然導入AI初期,氣象分析師對新技術的應用存有疑慮,認為AI並無法取代傳統的天氣預測模式擔。然而,經過實際應用,分析師逐漸發現,AI 不僅解放了他們處理重複性任務的時間,也讓他們能專注於更高層次的專業判斷。

「AI並不是萬靈丹。」林經理語重心長地說。他認為許多企業在導入AI時最大的錯誤就是「為AI而AI」,「大部分AI模型是解決一個問題,只要有不同的問題就要用不同的模型去解決,所以AI是工具,它不是萬能,也不是可以捨棄不用的東西,事實上,它就是一個我們用來解決問題的一個工具。」賴忠瑋也強調:「資料和專業在AI時代是很重要的!」如果無法掌握企業的需求和專業,就算是AI專家也無用武之地。

歡迎前往「AI驅動.智領未來-數位轉型亮點案例分享」了解更多天氣風險管理應用AI的內容;該內容由中華民國全國中小企業總會採訪編輯整理,希望透過實際案例分享,協助業者善用AI技術,順利踏上數位轉型之路。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