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洪災淹沒800公頃農田 農業部估清土砂需3年

花蓮洪災泥流淹沒光復、鳳林約800公頃農田,農業部評估,清除600萬噸土砂至少耗時3年;今天提出再生復育計畫,最有效率為土地重劃方式,但待相關專家與地方農民共商研議。

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造成大量土砂沖進家戶、街區、農田,其中大片良田被掩埋、灌溉系統受阻。

農業部長陳駿季今天在記者會表示,在灌溉系統受阻部分,為救援約63公頃未受災的稻田,農業部立即啟動緊急供灌計畫,開鑿2口水井、鋪設約1000公尺臨時輸水管線,已開始供灌。

至於已經被淹沒的農田,陳駿季說,初估光復與鳳林2鄉鎮總面積約775到800公頃,由於土砂淹蓋的厚度,從幾10公分、甚至達到5、6公尺,處理有相當難度,農田土砂全部清除預估要3年時間。

陳駿季指出,上週啟動相關土壤專家現勘,對於外界關心的重金屬含量,經檢測30個樣本點並進行剖面分析,發現真正影響的部分,只有表層厚度3至5公分左右,下面土層都是粗砂為主,跟現有農田土壤性質接近;對土壤、作物生長、後續栽種食用,完全沒有任何問題,都符合標準。

目前最有效率的處理方式,是原地籍重劃、農田重劃方式,讓每一塊田地能夠有農路、水路,未來努力朝土地重劃再生目標邁進,將與農民充分討論、共同決定,以「對農民最有利、對農業經營最永續」為原則。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