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運動影像展吸睛 策展人對談18日舉行
「廣場上的力量—解嚴後中正紀念堂社會運動影像展」目前在中正紀念堂展出,以影像呈現台灣社會運動發展,吸引不少民眾駐足觀賞,參展攝影工作者與策展人沈昭良將在18日分享作品故事。
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今天發布新聞稿表示,展覽自9月4日開展以來,經常可見各種國籍觀光客駐足在照片牆前,仔細端詳每一張精彩照片、或與同行者分享照片傳達的意涵,顯見攝影作品突破國籍語言藩籬的獨特魅力。
沈昭良將主堂體內往來觀眾最頻繁的1樓藝廊展場牆面轉化為「廣場」,以台灣民主化過程最具代表性的全國學生運動野百合學運做為牆面廣場中心點,橫向左右開展。展出內容涵蓋六四天安門事件紀念及聲援集會、反軍人干政大遊行、原住民族權利抗爭運動等社會運動。
除影像照片,在另1面牆上,以年表呈現中正紀念堂廣場上社會運動及各國廣場上曾發生的重要事件作為對照。沈昭良提到,「廣場」上具有視覺張力的影像牆面,隱喻來自人民的意志,敦促國家社會改革的強大持續力與凝聚力。
沈昭良表示,解嚴前後全國各地社會抗爭運動方興未艾、如火如荼,攝影工作者最關注的不只是衝突的畫面,也捕捉到參與者的各種面貌。很多精彩畫面限於紙本版面篇幅都進了「總編輯的垃圾桶」,透過這次展覽重新與社會大眾見面,相當難得。
「社會運動中的攝影記者及其美學實踐」專題講座將在18日下午2時舉行,地點在中正紀念堂一樓演藝廳,由沈昭良主持,邀請本展參展藝術家林俊安、杭大鵬、張良一、許村旭、黃子明、劉振祥、蔡明德、謝三泰擔任與談人,回憶分享當年親身的經歷。
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今天發布新聞稿表示,展覽自9月4日開展以來,經常可見各種國籍觀光客駐足在照片牆前,仔細端詳每一張精彩照片、或與同行者分享照片傳達的意涵,顯見攝影作品突破國籍語言藩籬的獨特魅力。
沈昭良將主堂體內往來觀眾最頻繁的1樓藝廊展場牆面轉化為「廣場」,以台灣民主化過程最具代表性的全國學生運動野百合學運做為牆面廣場中心點,橫向左右開展。展出內容涵蓋六四天安門事件紀念及聲援集會、反軍人干政大遊行、原住民族權利抗爭運動等社會運動。
除影像照片,在另1面牆上,以年表呈現中正紀念堂廣場上社會運動及各國廣場上曾發生的重要事件作為對照。沈昭良提到,「廣場」上具有視覺張力的影像牆面,隱喻來自人民的意志,敦促國家社會改革的強大持續力與凝聚力。
沈昭良表示,解嚴前後全國各地社會抗爭運動方興未艾、如火如荼,攝影工作者最關注的不只是衝突的畫面,也捕捉到參與者的各種面貌。很多精彩畫面限於紙本版面篇幅都進了「總編輯的垃圾桶」,透過這次展覽重新與社會大眾見面,相當難得。
「社會運動中的攝影記者及其美學實踐」專題講座將在18日下午2時舉行,地點在中正紀念堂一樓演藝廳,由沈昭良主持,邀請本展參展藝術家林俊安、杭大鵬、張良一、許村旭、黃子明、劉振祥、蔡明德、謝三泰擔任與談人,回憶分享當年親身的經歷。
- 記者:中央社記者王寶兒台北15日電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