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北區11縣市齊聚交流 邱臣遠代理市長倡導永續低碳蔬食生活

環境部、新竹市政府與新竹市一貫道協會19日於樹林頭公園,聯合舉辦「114年全國北區社區成果交流觀摩會暨低碳蔬食環境教育推廣活動」。活動邀集全國北區11個縣市執行「環境教育計畫」的社區齊聚一堂,透過成果展示、蔬食分享與環保闖關活動等,展現社區推動環境教育的創意與成效。代理市長邱臣遠也透過現場製作惜食料理,鼓勵民眾減少食物浪費。
邱代理市長表示,今年的活動特別有意義,環境部首次改由地方環保機關主辦全國社區環境教育成果。活動規模逐年擴大,因為有地方政府協助,加上環境部全力的支持,補助新臺新臺幣100萬元的經費,讓市府可以用更充足的資源呈現地方推動教育的成果跟能量。此外,也要感謝一貫道的道親及志工們長期以身力行減碳工作,為城市注入源源不絕的永續能量。透過推廣「以蔬食取代日常飲食」的方式,鼓勵市民朋友以一點點改變,讓地球變得更美好。
邱代理市長說明,傳統上,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常被視為拉鋸的兩端,但竹市成功實現了兩者間的平衡,更朝向循環經濟的方向穩健邁進。市府透過深耕「社區環境教育培力」與「環保小學堂推廣」,讓環境教育扎根在地,也展現社區創新精神,成為推動永續發展的重要力量。此次活動不僅促進全國北區11縣市社區間的交流與合作,也讓民眾在參與過程中,理解環保理念、淨零綠生活,實踐市長高虹安「宜居永續」的施政目標。感謝環保局同仁秉持精益求精的精神,推動各項環保政策不遺餘力,屢獲中央與外界肯定,展現出竹市在永續發展上的堅定決心與卓越成績。
環保局指出,市府已連續三年榮獲環境部「113年度推動因應氣候變遷行動考核」特優殊榮,展現氣候治理領航地位,並推動「能源、製造、住商、運輸、農業、環境」六大面向的節能減碳,於2023年提前達成國家2025年減量10%目標,同時也發布「2050淨零排放白皮書」,設定階段性減碳目標。創新作為包括智慧回收設備「循環方舟」、「電動公車充電樁」、「共享電動機車」等,全面提升綠運輸與循環經濟,打造宜居永續的低碳城市。
環保局表示,活動現場特別邀請中華大學老師潘崑宏,與邱代理市長共同示範「迷你花式蔬食大阪燒」惜食料理,教導民眾如何善用全食物、即期品再生與減少廚餘,將原本可能被丟棄的食材轉化為美味佳餚,並結合「吃得下、吃得夠、吃得對、吃得巧」的三好一巧健康均衡飲食原則,推廣永續飲食觀念。鼓勵民眾從日常飲食來舒緩氣候變遷,落實「吃在地、食當令」的低碳理念,不僅有益健康,也能有效減少碳排放,提升環境品質。
環保局說明,此次活動同時邀請榮獲竹市114年惜食創意教案組第一名的竹蓮國小老師徐泰毓與徐妏雨分享作品「食在幸蝠」,以新竹在地蝙毛蝠為象徵角色,引導學生認識食物浪費對野生動物棲地、氣候變遷與糧食問題的影響,深化孩子對食物與環境關係的理解,讓惜食教育向下扎根、向外擴散。
環保局補充,活動設置22個蔬食攤位,提供超過80道特色料理,強調使用在地、當季食材與原型食物,讓民眾吃得健康又安心。現場並設有環保闖關遊戲、捐血車與環保餐具借用攤位,鼓勵民眾以實際行動支持源頭減量與綠生活,實踐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2「消除飢餓」、SDG12「責任消費與生產」、SDG13「氣候行動」,共同為地球盡一份心力,邁向低碳永續的美好生活。
- 記者: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1020 09:50:36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