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EMBA戈20 挑戰玄奘之路締造最佳紀錄

當沙塵暴橫掃戈壁,氣溫在白晝與夜晚劇烈交替,政大EMBA戈20的87位成員,依舊頂著狂風前行。今年政大EMBA為台灣史上規模最大的戈壁挑戰賽參賽隊伍,共87位校友參賽,由商學院院長黃家齊與金色三麥董事長葉冠廷共同領軍,泰北國際雙語學校董事楊以俊擔任領隊。隊伍編制分A、B、C三大組別,並首度成立A+挑戰組,展現政大EMBA無畏挑戰、持續精進的決心,果然一舉創下參賽以來的最佳成績。
黃家齊院長表示,這是他第二次率隊參賽,今年規模與準備均創新高,不僅團員動機強、訓練紀律明確,裝備與後勤也堪稱歷屆最完整。他回憶賽程中遭遇罕見沙塵暴,「那天風沙很大、氣溫低,確實擔心大家能否撐過,但最後全員堅持,甚至突破原訂目標,令人感動。」尤其,參加A+的隊員黃茂書於賽程中眼睛受傷、視線受阻,仍在其他參賽者的協助下堅持完成賽事,展現「政大人永不放棄」的精神。
史上最大團隊,展現政大凝聚力
事實上,政大EMBA戈20自2月展開海選,短短幾週內即吸引上百位企業菁英報名。經嚴格選拔後,最終組成87人的戰隊,為歷年最大規模,還首度分成A、B、C三隊,A隊以競速奪標為主,B隊貫徹「一起出發、一起到達」的精神,C隊則以體驗為主。而今年最大突破,莫過於六位選手首度挑戰A+組-在22小時內徒步121公里,必須日夜兼程不停歇。
政大商學院院長黃家齊表示:「這是我第二次參加戈壁挑戰,去年我帶隊時約30多人,今年增加到80多位,今年的動機比往年都更強,大家訓練參與率很高,紀律與戰鬥力明顯提升。」
從「體驗玄奘」到「企業菁英的極限戰場」
「玄奘之路戈壁挑戰賽」征程艱困,選手翻越戈壁荒漠、鹽鹼地、沙丘與河谷,在烈日與風沙中實踐「理想、行動、堅持、超越」的精神,榮耀再現「政大力量」。經過四天的賽事政大EMBA勇奪大會四項團體獎,包括象徵領導力的「沙克爾頓獎」、展現風格的「風範獎」、薪火相傳的「傳承獎」,以及鼓舞人心的「奮進獎」。個人獎項更高達58面-金標13面、銀標31面、銅標14面,為歷年最佳成績。
完賽後立即被送往市區醫院治療眼盲的A+隊員黃茂書說,「原本以為是體能挑戰,沒想到在千變萬化的路程上,卻成為自己回歸初心的修行之路。」
黃茂書說起自己的參賽歷程,最後的30公里簡直就是步步驚心,賽程進入傍晚後,狂風與細沙如刀割臉。當進入「黑戈壁」後,風沙越來越大,即使有頭燈也看不見前路。起因當時自己下了一個錯誤判斷,為減輕重量,他未攜專業護目鏡,只戴運動眼鏡上路,結果角膜在細沙刺激下紅腫發炎,逐漸失去視力,讓自己深深體悟「「準備,就是把風險扼殺在今日的細節裡」。
身為虔誠佛教徒的他,當初報名A+賽的初衷,是想再走一次玄奘之路,「上次沒能好好欣賞沿途的風景,這次想再回去看看,也希望為學校爭取佳績。」,原以為只是體能挑戰,沒想到在白天似火爐、夜晚似冰庫的戈壁中,歷經沙塵暴的洗禮,反而對大自然生出深深敬畏。
「最後20公里,我幾乎看不到。跌倒兩次,是其他參賽者帶著我跑回終點,最後還幸運地拿下了銅標。」黃茂書充滿感激的說「真的非常感謝那位B組選手的無私精神」,路程雖然充滿艱辛,但很慶幸「堅持不一定有好處,但會留下故事,也值得為自己驕傲。」他笑著說,雖然失去了觀看最後10公里美景的機會,但得到的是「心的風景」。
換個戰場同樣也是學習,政大EMBA的學員們在戈壁上錘鍊自我,也重新定義了「管理」的價值-不只是領導他人,更是領導自己。政大EMBA以「做自己的英雄、做團隊的靠山」為核心精神,已經連續參賽13年的政大EMBA,透過戈賽的歷練,展現商管教育中「以行踐學」的實踐力與人文厚度。
- 記者: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1027 10:19:27
- 更多生活新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