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新大學法律系助力信託推廣 2025信託研討會成果豐碩

亞洲信託制度的創新與未來發展,14日在「2025年度信託實務與理論的對話研討會」中掀起熱烈討論。本次由台灣信託協會、世新大學與國立政治大學共同主辦的研討會,以「建構亞洲資產管理中心、信託法制與信託社會功能」為主軸,吸引國內外信託領域的學者專家與實務菁英齊聚一堂,探討信託制度在資產管理趨勢下的發展契機與制度創新。4大主題方向涵蓋資產管理、家族財產傳承、高齡社會應用及信託法基本原理,內容兼具理論深度與實務廣度,展現出臺灣信託領域的前瞻性與突破性。
世新大學校長陳清河於開幕致詞中表示,「當下的社會情境,包括個人、家庭、公司乃至國家,都有信託的機會。由於信託所面對的問題日驅複雜,如何建構一個優質的信託法制社會,甚為重要。當信託法制不夠完備的時候,所有的信託都將面對極大的風險。此次在政大公企舉辦的『建構亞洲資產管理中心、信託法制與信託社會功能』的論壇,是由世新大學與政治大學合辦。特別感謝台灣信託協會劉連煜教授在這段時間花了很多的心力,成功籌辦如此盛大的研討會」。
世新大學法律學系客座教授暨台灣信託協會理事長劉連煜受訪時分享信託制度在現代社會的核心價值,並強調其資產隔離功能對財產保護及安全傳承的重要性。本次研討會屬公益性質且免費入場,吸引近四百人報名參與,展現信託制度推廣的社會影響力。劉連煜指出,信託財產的獨立性使其能有效避免因委託人或受益人財務狀況不佳而導致的財產外流,並減少家庭繼承紛爭,確保受益人持續獲得照顧。
他進一步說明,信託制度在英美國家已十分普及,而台灣的推廣應以「受人之託,代人理財」為核心理念,透過信託財產的安全性與管理靈活性,實現多元的財產規劃目標,例如未成年子女教育信託或企業資產分割。今年研討會特別聚焦高齡化社會的挑戰,介紹安養信託的應用及亞洲財富管理中心的趨勢,劉連煜認為,信託制度不僅是財產管理的工具,更是提升生活保障及實現安穩晚年生活的重要途徑,並呼籲透過跨界合作與教育推廣,讓更多民眾了解信託制度的效益,共同促進台灣信託法制的全面發展。
世新大學副校長林恒志於第3場次「信託法的基本原理與運用」中,深入探討信託受益權的執行問題。他表示,依據信託法,受益權原則上可強制執行,但實際操作仍需考量多樣化的細節問題,特別是在禁止揮霍信託及保護信託的適用性上,需進一步研究其法律界限與實務挑戰。林恒志副校長指出,金融業者是目前進行信託業務最多的群體,因此對信託法的深入了解至關重要。而本次研討會吸引了來自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及金融業者的廣泛參與,堪稱信託法學界的一大盛會。
閉幕式由世新大學法律學院院長兼法律學系系主任葉雲卿擔任3位主持人之一,她們在總結中指出,本次研討會成功促進了理論研究與實務運作之間的對話與連結。透過學術界與產業界的充分交流,深化了社會各界對信託制度功能的理解,並為制度改革與產學合作奠定堅實基礎。
世新大學法律學系以其專業的師資陣容、多元化的課程設計及與業界的緊密合作,成為信託法研究與教學的重要推手。世新法律學系將持續致力於培育法律專業人才,推動信託制度的創新與應用,為台灣資產管理及法律教育注入更多活力。
- 記者: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1117 16:51:40
- 更多生活新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