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臺灣當代人物論壇》跨域共創健康島 AI驅動地方醫療、創生與永續

《2025臺灣當代人物論壇》跨域共創健康島 AI驅動地方醫療、創生與永續
人物專訪媒體《人物誌Persona》與奇美醫院共同主辦「2025臺灣當代人物論壇」,11月22日於臺南奇美博物館以「深耕臺南.健康臺灣」為主軸登場,匯聚產官學研菁英,深度臺灣如何透過智慧科技與地方深耕,建立更具韌性與永續性的未來。論壇選址於擁有四百年文化底蘊的臺南,不僅臺南市長黃偉哲、副市長葉澤山親臨支持,更象徵「文化與醫療」雙願正式合一。

臺南市副市長葉澤山表示,臺南正面臨高齡化挑戰,「185萬人口中,超過65歲就有36.4萬人。」地方創生與產業發展已成關鍵策略,「我們要讓年輕人願意回來,並真正留下來。」葉澤山強調,臺南的未來必須在智慧醫療、地方創生與永續發展3方面持續前進。

論壇首先聚焦於智慧醫療的國家戰略與實踐。總統府國策顧問陳志鴻教授提出警訊,臺灣「三高致死率超越癌症」,健康政策必須從治療走向預防。他擘劃5大支柱藍圖,並導入智慧科技,推動「健康臺灣深耕計畫」,以改善「可避免死亡率」;國科會主委吳誠文刻劃「矽島」走向「健康島」願景,未來將重點發展主權AI、建置醫療專屬雲端平臺,以降低AI應用門檻;衛福部長石崇良則指出,將以史上最高健保預算推動改革,並於2026年啟動「健康幣」,激勵國人正向健康行為;奇美醫院院長林宏榮強調AI能減輕醫護行政負擔,讓照護更人性。並透過「無牆醫院」與「學習型照護聯盟」,將優質醫療延伸至社區。

論壇另一焦點為地方創生。衛福部護理及健康照護司司長蔡淑鳳分享「呼叫家護師」地方創生新概念,實現「在地老化」與「在家善終」的可能;地方創生基金會董事長陳美伶更點出,地方創生不是改造,而是重新看見地方價值;在成功案例分享中,官田烏金創辦人李政憲,將每年數百噸菱角殼廢棄物,透過高溫炭化技術轉化為「菱殼炭」,打造循環經濟;臺南百年中藥行博仁堂第六代接班人周建文,則將百年老藥行轉型為藥膳餐廳,為傳統中藥找到現代價值。

兩家深耕臺南的產業龍頭,示範截然不同的永續路徑。大亞集團董事長沈尚弘帶領大亞跨入新能源領域,成為首家取得碳足跡與綠色工廠認證的無鉛化廠家;清心福全執行長趙啟宏推動杯具改革,全面淘汰保麗龍杯,即使客流一度下滑1.5成,仍堅持改革方向,更成為全臺首家全面導入FSC森林永續認證紙杯的連鎖手搖飲品牌,寫下產業里程碑。

「2025臺灣當代人物論壇」清晰呈現臺灣從中央到地方的發展路徑,國家透過頂尖科技引領智慧醫療,保障全體國民健康與福祉,並將這份關懷與創新正向下延伸,轉化為社會與在地經濟模式。臺灣的韌性與未來,將從每個願意為土地奉獻的人身上,持續發散光熱。

【人物誌簡介】創立時間:2021年11月25日創辦人:唐源駿(凱爺)簡介:「假如一個人,用盡一生只為做好一件事,那麼我們的角度,就是把他們的人生故事記錄下來,為後代留下深刻雋永的文字。」誌錄臺灣這塊土地上堅守良善、發揮天賦,進而改變人生軌跡、具備深遠影響力的人物故事,探討他們在時代下的關鍵取捨,剖析背後所蘊藏的智慧,為後世提供得以借鑑的寶貴洞見。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