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壇】強人政治與民主國家衰敗之間的歷史教訓(下)
蕭乃彰/蕭中正醫療體系營運長
回到正題,在距離阿根廷有半個地球之遠,大西洋彼岸的非洲大陸內陸,還有一個曾被視為潛力無窮的國家,那就是在1980從英國殖民地Rhodesia脫離獨立,曾經有「非洲麵包籃」(Breadbasket of Africa)美稱的辛巴威。當時辛巴威擁有穩定的貨幣,有現代化的基礎建設,有高效率的農業生產產能,同時擁有強大的農產品出口能力,以及健全的製造產業。當一名前白人政府時代的政治犯Robert Mugabe,爭取到國家的獨立並當選辛巴威總統時,鄰國坦尚尼亞的建國元勳Julius Nyerere曾對他說:「你繼承的是一顆寶石,請好好的守護她。」
但Mugabe卻走上了完全相反的道路,首先他命令所有外國人與白人商人將事業體的持股51%售予黑人辛巴威人,接著更直接沒收了數百座農場,將它們分配給參與過解放戰爭的老兵,但這些人大多數毫無農耕經驗,直接造成了大面積農地荒廢和糧食短缺的惡夢,更引爆了辛巴威前所未有的大飢荒。大量國內外投資人逃離也讓許多工作機會徹底消失,造成了社會中堅知識分子的移民潮,進而讓中產階級瓦解。由於辛巴威的農業、旅遊業、和採礦業開始一落千丈,經濟逐漸瀕於崩潰,所以辛巴威央行從2000年到2009年開始瘋狂印鈔,辛巴威的通貨膨脹在2008年達到史上最高的79,600,00,00%,單張紙幣也達到不可思議的100萬億辛巴威元的面值。在2017年,93歲的Mugabe終於被罷黜,但在他長達30年的統治中,辛巴威已經從從一顆曾經令人稱羨的璀璨寶石,變成了令人失望惋惜的碎片。
其實這樣的例子在歷史上不勝枚舉,柬埔寨的波爾布特是另一位毀滅性的領導人物。他在1975至1979年間,推行極端的共產主義政策,殺害國內多數的知識分子,消滅城市經濟和破壞原本穩定的農業生產,短短的四年內造成超過200萬人的死亡,將一個曾經是文化歷史悠久,和平而富裕的國度,從知名的東南亞魚米之鄉,拉入至今仍有無數地雷遍佈的黑暗陰霾裡。
而現在進行式的則有匈牙利總理Viktor Orbán,他在2010掌權後,雖然表面上維持選舉制度,但實際上卻逐步透過「選舉式威權主義」(Electoral Authoritarianism)來建立對政治權力的全面控制。他在2011年強行通過新憲法,將憲法法院的審查權大幅限縮,取消法院對財政法案的審查權,並將保守的民族和民粹主義價值觀寫入憲法。接著將原本應該是獨立機構的選舉委員會、會計審計署、中央銀行、及檢察機關等,將其領導職位改由Orbán屬意的人馬來擔任,並將他們的任期延長至9年到12年,以鞏固對這些機構的長期控制。並且透過親政府的財團收購私人媒體,並將大部分廣告預算分配給支持政府的媒體,再以稅收和不當審查的手段打壓異議媒體,讓全國絕大多數的主流媒體高度依附於政府。他要求所有接受境外資金的非政府組織NGO,登記為受嚴格監管的境外代理人機構,導致多數國際人權組織與國際機構紛紛撤出匈牙利。而為了遏制 Orbán這些舉動,歐洲議會在2018年及2022年兩度通過決議,認定匈牙利已不再是完整的民主國家,並啟動歐盟的《里斯本條約》第七條程序,該條例是為了防止與制裁成員國出現嚴重,且持續違反歐盟核心價值行為所制訂的,例如是破壞司法獨立、剝奪新聞自由、打壓公民社會、侵害基本人權、和廢除選舉的自由及公平性,這是歐盟對其成員國最嚴厲的處罰機制,此舉也象徵匈牙利的民主和法治已被推到了最危機的邊緣。
所以像匈牙利這樣表面上民主制度依然存在,各項選舉依舊舉行,媒體仍在運作,但這些都已經被重新設計為服務執政者的工具。選舉存在但是缺乏公平性與公開性,言論與媒體自由極度受壓制,司法與執法機構失去了獨立性,異議團體和反對勢力遭到不當的鎮壓,而憲法、國會、和監察機關仍存在但已經是名存實亡。正因為這種外表民主但實際上威權專制的情形,讓匈牙利成為21世紀最具代表性的「混合政體」(Hybrid Regime)國家之一。
當然,也有些國家在歷經過災難性的領導統治後仍得以復甦,像是德國以其深厚歷史人文法理文化,和實事求是勇於認錯反思的精神,在希特勒帶來毀滅性的災難後仍能浴火重生。同樣的,西班牙與葡萄牙雖然曾經在法西斯主義統治下長達數十年,但憑藉社會共識與包容精神,其政府避免過度清算而選擇和平轉型,並重新建立保障司法獨立和選舉自由的民主憲政體系,最終回歸穩定的民主狀態。
事實上大多數摧毀國家的領袖,其實都是通過選舉上台的,他們一旦掌權後便逐步利用民主工具來瓦解民主體制,劇本和劇情幾乎是如出一轍,往往都是有跡可循,甚至是可以即時避免的。上述的這些國家,都曾經繁榮一時且充滿活力與希望,但卻因為民選領導人肆意妄為地破壞制度,侵蝕原本健全的民主程序與機制而陷入衰敗,儘管部分國家得以幸運地劫後重生,但所造成的破壞往往是深遠且難以完全彌補的。
【以上言論為第三人投書,不代表本刊立場,讀者請本於客觀事證自行評價】
照片來源:Unsplash示意圖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名家論壇】自閉症的科學與污名:從冰箱媽媽到甘迺迪部長(下)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 記者:蕭乃彰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