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流社論】百年老黨的新生與挑戰:鄭麗文時代的國民黨


【匯流社論】百年老黨的新生與挑戰:鄭麗文時代的國民黨


CNEWS匯流新聞網/主筆室


中國國民黨第十二任黨主席選舉塵埃落定,前立法委員鄭麗文以超過半數的得票率當選,這不僅是繼洪秀柱之後,國民黨歷史上第二位女性黨主席,更標誌著這個百年老黨在「黨員自主」的浪潮下,選擇了一位相對年輕、且具備「非典型」經歷的領航者。


從野百合學運發跡,曾加入民進黨,後轉投藍營的鄭麗文,其政治生涯充滿爭議與話題性,也正是這段獨特的歷程,讓她在這次選舉中以「戰將形象」突圍,獲得黨內多數求新求變、厭倦舊有政治生態的自主黨員期待。


黨員將期待與重振的重責交付給她,期盼鄭麗文能徹底改革國民黨、創造兩岸和平契機,讓國民黨有機會再次壯大,真正發揮作用,而非淪為一個「令不出黨中央」的魁儡。然而,擺在她面前的,是一條充滿荊棘與巨大挑戰的道路。


一、 鄭麗文所面對的「機會」:非典型革新者的破局力量


鄭麗文的當選,核心機會點在於其「非典型」身份所賦予的破舊立新的潛能。


1. 世代與路線的翻轉:


首先,她的當選代表了國民黨內部對「世代交替」的強烈渴望。在藍營多數年輕黨員眼中,鄭麗文的敢衝、敢言,以及她提出的改革主張,符合他們對黨的新氣象、新戰鬥力的期待。她不再是傳統、權貴或地方派系所能完全掌控的樣板,而是透過黨員直選機制,逆勢而上的結果。這股自主力量的展現,為她推動黨務改革提供了難得的民意基礎,讓她能夠更有底氣地挑戰黨內積弊已深的老舊思維與盤根錯節的組織結構。


2. 跨黨派背景帶來的論述優勢:


鄭麗文曾是民進黨籍的國大代表,甚至在學運時期主張「台灣建國」,後因理念不合,對「台獨是騙局」幡然醒悟而退出綠營。這段「由綠轉藍」的特殊經歷,雖然在黨內引發部分質疑,但同時也賦予她對綠營政治語言與操作模式的深刻理解。這使她成為一位能夠「精準打擊」綠營論述的戰將,有助於國民黨重新奪回社會議題與國家定位的論述主導權。


她強調國民黨要強化文化與認同論述,讓全台灣人都能自信說出「我是中國人」,這也是在為國民黨尋求更清晰、更堅定的意識形態定位,以對抗民進黨的「抗中保台」論述。


3. 兩岸和平的積極推動者:


在兩岸議題上,鄭麗文主張國民黨要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重新大力推動兩岸交流對話,開創兩岸和平的百年基業。


在當前兩岸關係緊張,民間「和戰」焦慮日益加劇的背景下,國民黨作為兩岸對話的「二軌」角色被賦予更高的期望。鄭麗文若能以務實、彈性的態度,重啟黨對黨的交流,為兩岸創造穩定與和平,將是國民黨重新獲得中間選民支持的關鍵機會,也能藉此凸顯國民黨在國家安全上的「保台」價值,而非僅是「傾中」標籤。


4. 整合在野力量的契機:


面對2026地方選舉及2028大選,鄭麗文已承諾將用最大誠意與決心,完成在野的團結。在野最大黨領袖的身份,加上她非傳統藍營的包袱,使她在與民眾黨主席黃國昌等人的合作上,擁有較大的彈性與說服力。若能成功整合在野力量,將對民進黨的長期執政構成實質威脅,為國民黨重返執政創造前提。


二、 鄭麗文必須面對的「問題」:百年老黨的內外困境


然而,鄭麗文的道路絕非坦途,她面臨的問題,既有來自國民黨內部的結構性矛盾,也有外部政治環境的嚴峻挑戰。


1. 黨內派系的整合與「令不出黨中央」的挑戰:


國民黨長久以來被詬病為「地方派系盤根錯節」、「山頭林立」。儘管鄭麗文贏得了黨員的自主支持,但黨中央對地方勢力的影響力、與黨內傳統派系(如朱立倫等政治家族的影響力)、縣市首長的協調與整合,仍是巨大難題。若無法有效整頓黨務,建立「令出黨中央」的威權與效率,她很可能重蹈歷任黨主席的覆轍,成為一個看似強勢、實則被地方或老舊勢力架空的「魁儡」。她的「非典型」反而可能成為部分傳統派系不服從、不配合的藉口。


2. 兩岸路線的路線爭議與「同溫層」困境:


儘管她提出要在「九二共識」基礎上推動兩岸交流,但在國民黨內部,兩岸路線的爭議從未止歇。張亞中等深藍路線的支持者,對她的「綠營」出身及其論述仍存有疑慮。鄭麗文必須在「親美友日和陸」與「堅守原則」之間找到平衡點,既要對抗民進黨的「抹紅」,又要爭取台灣主流民意的認同,同時維繫與大陸的交流。


如何在不犧牲台灣主體性的前提下,真正做到「兩岸和平」,是她最核心的路線挑戰。過於「戰鬥化」的論述,若無法轉化為具體可行的政策,恐將使國民黨持續在「同溫層」中打轉,難以贏得年輕人與中間選民的認同。


3. 黨產問題與黨務改革的資金缺口:


黨產問題始終是籠罩在國民黨頭上的烏雲。在黨產條例的限制下,國民黨的財政困難已嚴重影響其基層組織運作與年輕人才培育。鄭麗文若要推動「徹底改革」,就必須解決黨務運作的資金缺口,同時對歷史遺留的黨產問題給予更清晰、更符合社會期待的交代。這需要極大的政治魄力,並可能觸動黨內既得利益者的反彈。


4. 缺乏行政經驗的挑戰與2028的「造王」重責:


鄭麗文雖具備立委、發言人等歷練,但在面對台灣複雜的行政體系與地方治理方面,其經驗仍有不足。更關鍵的是,她當選主席的首要任務是為2028「造王、造后」,推動國民黨重返執政。


如何在任內整合優秀人才,確保黨內各路人馬都能為共同的目標奮戰,並推出具備大選競爭力的總統候選人,將是考驗她領導能力與整合手腕的終極試煉。若無法在2026與2028取得關鍵戰役的勝利,其「非典型」的優勢恐將轉為黨內攻擊的矛頭。


三、 總結:一個戰鬥型主席的使命與孤獨


鄭麗文的當選,是國民黨黨員在長期受挫後,期望「改變」的集體投票。他們選擇了一位戰鬥型、非傳統的主席,期望她能以快刀斬亂麻的魄力,衝破國民黨的沉痼。


鄭麗文的使命,是讓國民黨擺脫「百年老店」的暮氣,蛻變為一個有論述、有戰力、有組織的現代政黨。她手中的最大武器是黨員自主賦予的改革授權,最大的挑戰則是國民黨錯綜複雜的歷史包袱與現實困境。


她必須展現出堅定不移的意志與高超的政治智慧,既要勇敢地對內部痼疾開刀,也要在兩岸與國際間展現靈活的溝通能力。如果鄭麗文能夠成功整合黨內力量,確立清晰的論述,並為台灣社會開創出一條「和平與繁榮」的道路,她將不僅是國民黨的救世主,更是台灣政壇不可忽視的關鍵力量。


然而,在百年老黨的巨輪面前,一個孤注一擲的「非典型」主席,註定要經歷更多的孤獨與爭議。她的成功,繫於她能否將黨員的「期待」轉化為「實質的變革」,讓國民黨真正成為一個值得台灣人民再次託付的政黨。這場百年老黨的「新生」戲碼,才剛剛拉開序幕。


照片來源:翻攝自鄭麗文臉書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盧秀燕恭喜鄭麗文「任重道遠」 藍委盼速修復關係2026一定要贏


支持桃園在地獨立書店 蘇俊賓:演算法無法取代實體書魅力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