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能源轉型應回歸理性對話


【投書】能源轉型應回歸理性對話


李聖明/社會觀察者


不久前又傳出儲能廠建置受阻、鄰近民眾舉白布條抗議的事件。近年來抗議儲能廠建置的案件不在少數,業者皆表示為依照法令合法合規申請、符合國家安全標準、並提出防火措施的說明;然民眾抗議的訴求多半在火災爆炸等安全性的疑慮、噪音或一旦產生毒氣體造成空汙影相居民健康、影響房價等問題,


儲能廠的設置有其嚴格的限制,是必須在「工業區內工廠」、「編定工業區」、「科技產業園區」、「都市計畫工業區」與「工業區外的非都市丁種建築合法登記工廠內等區域」才能建置,近期傳出的抗議案場位於甲種工業區內,也就是都市計畫工業區分類中適用「重工業」如化學、化工、電鍍、酸洗等產業使用,有嚴格的環評及安全的評估,照理說依法是不能蓋自用住宅。


近年來的全世界各地的氣溫逐年升高造成用電屢屢攀高,天然災害頻傳亦是造成電力不足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儲能廠的功能是為了避免變電所停電及饋線跳脫造成頻率驟降時避免供電不足導致停電,然後現今看到抗議頻傳,人人想要用電、卻不想蓋儲能廠,地方抗爭頻傳也造成國家政策受阻。曾有立委在質詢時指出,如果想要提升電網韌性,提升區域能源自主,除了發生事後能快速搶修,事前的預防部署才是更為關鍵的重點,不僅要讓學校的太陽能系統能發電,更要進一步「儲能」。


實際上隨著技術日新月異,儲能系統的安全性與可靠度已大幅提升,然而最大的問題在於社會大眾對於儲能仍有誤解,質疑其必要性或安全性。台灣已建置多處大型儲能設施,目前主管機關對於儲能場的消防、地目、法規與驗證配套也有嚴格的規定,營運中的儲能每兩年還必須通過技術檢核,民眾關心的方向應該可以朝電池的規格(磷酸鋰鐵電池已通過 UL9540 美國國際防延燒認證,優於三元鋰電池)、頂蓋防爆裝置、消防滅火系統、智慧監控系統、防延燒距離等安全規格的討論,以降低雙方的對立,建立理性的溝通,進一步建立信任與溝通。


【以上言論為第三人投書,不代表本刊立場,讀者請本於客觀事證自行評價】


照片來源:Unspalsh示意圖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投書】言行失當的制度推手 校事會議悖論


【投書】讓文化歸文化 政治歸政治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