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識讀教育不能等 各界攜手建構數位時代資訊防護網


媒體識讀教育不能等 各界攜手建構數位時代資訊防護網


CNEWS匯流新聞網/台北報導


隨著數位科技快速發展,社群平台已成為人們獲取資訊的重要管道,各種即時訊息充斥日常生活。影響人們認知與判斷,假訊息與偏頗報導也成為威脅公眾判斷力的隱形風險。教育部調查發現,超過六成青少年難以辨別新聞真偽,唯有從校園扎根、家庭參與與社會宣導三管齊下,才能提升全民媒體素養,保障民主的重要價值。


媒體素養也稱媒體識讀,指個人在各種情境下,具備取用、分析、評估及創作媒體資訊的能力。這項能力包含判斷媒體內容的真偽、理解訊息背後的利益關係與意識形態,以及批判性思考和多元視角的養成。媒體識讀是現代公民重要素養,可以協助大眾成員有效分辨、理解與回應媒體資訊,避免受不當影響,並促進健康的資訊生態。



媒體識讀教育不能等 各界攜手建構數位時代資訊防護網


培養媒體識讀能力,家庭教育至關重要。如今網路已是「數位原生世代」獲取資訊,認同及探索世界的重要來源,家長應減少單向告知式的使用規範,轉而陪伴孩子上網,示範如何比對新聞來源、查詢官方公告、釐清廣告與新聞的差別。親子間以開放、同理與陪伴的態度,讓媒體識讀教育自然融入日常討論與舉例,有效強化孩子的獨立思辨和資訊判斷能力。


在學校教育方面,2023年發布的「數位時代媒體素養教育白皮書」,從深化學校教育、擴展終身教育與充實支援體系三大面向,研擬具批判思考為核心的行動方案,並與媒體機構合作,推動實地採訪、多媒體製作與師資研習,讓學生在真實情境中學習分析與創作。


另外像是台北市政府也積極推動媒體識讀教育,例如教育局以結合智慧教學、舉辦英語Youtuber比賽等方式,鼓勵學子增進媒體識讀能力,觀傳局也運用多方管道推廣媒體識讀觀念,讓民眾及學子認識媒體素養的重要性。



媒體識讀教育不能等 各界攜手建構數位時代資訊防護網


除了校園及家庭,近年來社會上也有越來越多媒體識讀推廣活動,政府、民間機構、學校、非營利組織等透過社區講座、行動展覽與巡迴放映,分享媒體識讀資訊,吸引銀髮族、新住民與青少年參與。同時也藉由辦理媒體素養工作坊,並結合家庭共讀計畫,使媒體識讀成為生活日常。企業界也透過企業社會責任專案,支持教材開發與行動計畫,擴大宣傳影響力。


(臺北市政府觀光傳播局廣告)


照片來源:unsplash示意圖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剛普發1萬就失血 國保保費明年漲!待業族、主婦每月最高多繳84元


民歌大團圓倒數10天 「八仙合韻」民歌最強重唱總彩吹響女力號角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