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發展兩大可惜 何志偉:台積電未落腳、交通長期混亂


桃園發展兩大可惜 何志偉:台積電未落腳、交通長期混亂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李映萱/台北報導


總統府副祕書長何志偉近日接受《暐瀚觀點》專訪,直言桃園具備土地、人口與交通樞紐等優勢,原本有機會成為北台灣最具全球競爭力的城市之一,但在關鍵時刻錯過台積電設廠機會;另一方面,交通混亂更長期成為市民不滿的主因。他強調,這兩項問題都不是無法解決,只需要負責任的政策與務實、精準的執行力。


何志偉表示,桃園有兩個可惜,第一個是台積電擦身而過,第二個是交通問題其實可以被解決。他認為,只要用對政策工具,把排列組合重新調整,一個一個解決就會看到成果。


他指出,桃園自升格後城市能量快速成長,從人口結構到產業基礎皆具高度優勢,但缺乏足以吸引世界級企業落腳的整體都市策略,最終錯失國際投資,「桃園是台灣的國際門戶,卻沒有一家指標性的世界企業把自己綁在這裡,這真的是很可惜」。


在交通方面,他形容是「市民最深的痛」。無論在龜山、桃園區、中壢或龍潭,只要人口集中,交通混亂就是民眾最直接的抱怨,「桃園的交通一團亂,是我最常聽到的。大家有怨氣,但不是無路可走,只是需要有人真正去整合、去處理」。他強調,交通問題不是天災,只要用更務實的政策工具重新整合,「一件一件處理,交通一定能改善」。


除兩項可惜外,何志偉也談到自己任內處理的一項「桃園人真正有感」的亮點,就是河川整治。他回憶,當時一條河川因上游養豬場排放汙水,長年散發惡臭,居民苦不堪言,「不分藍綠的議員都來找我,希望中央地方一起解決」。


他說,當時的作法非常直接,也非常有效。他花了一週撥了十多通電話,協調相關單位在河域全面裝設水質監測器,「這樣大家有責任的都別想逃,只要亂排汙就一定會被抓到」。短短兩、三週內,污染源被確實掌握,違規者無所遁形,問題順利解決,「現在那條河已經不臭了,下游還能看到鰻魚和鰻魚苗」。何志偉強調,治理不是派系,也不是選舉,更不分藍綠,「服務從來沒有顏色,河川也不會因為政黨就不臭,問題就是要處理」。


綜觀「兩個可惜、一個亮點」,外界認為他的談話展現對桃園治理的深度觀察。他也透露,過去幾個月已走訪桃園超過200個里,直接聆聽民意,掌握市民最真實的需求與最渴望的改變。這些觀察成為他思考桃園未來方向的重要基礎,也期盼以更務實的方式,帶給桃園更明確、具體的改善路線。


照片來源:CNEWS匯流新聞網資料照片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從風災救援到強化在地韌性 泓德能源以行動回應氣候衝擊


三接案遭爆浮報百億疑雲 李禮仲:監督採購失靈、國家法治崩解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