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安會主委陳明真:若非核家園延至2035年,確實可減輕供電壓力

核安會主委陳明真昨(24)日在立法院被問到,其2022年曾投書建議非核家園應延至2035年的立場是否轉變,陳明真表示,「非核家園延至2035年的話,可以減輕我們一些(供電)壓力是真的。」國家原子能科技研究院則對媒體表示,已展開四年核融合、SMR研究計畫,預期2027年前打造托卡馬克核融合實驗裝置。


台灣民眾黨提出重啟核三公投案,逕付二讀並送黨團協商。陳明真表示,並非公投過了就能延役,還需由台電提出申請並經核安會評估能否安全運轉。



核安會主委陳明真:若非核家園延至2035年,確實可減輕供電壓力

核能安全委員會主委陳明真列席報告業務概況。攝影:鍾依靜。


核安會主委:非核家園延至2035年可減輕用電壓力


核三廠2號機將於下月17日停機,屆時台灣將走入「非核家園」。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昨邀請核安會主委陳明真列席報告業務概況,並備質詢。


國民黨立委柯志恩以2022年陳明真投書自由評論網,建議非核家園應延至2035年,如今立場是否轉變。陳明真則回,當時時空背景不同、四接環評未通過,柯志恩便匆匆打斷,陳明真續回以「能源議題為國家議題」、「國家能源政策的彈性需要各方討論」,最終在柯志恩反覆追問下說出,「非核家園延至2035年的話,可以減輕我們一些(供電)壓力是真的。」


多位立委問到核能人才流失問題。柯志恩指,台灣相關人才被美國以9萬5000元美金高薪挖角,現役的核工人才被丟進火力發電廠,除此之外,過去熱門的清大核工科系,現在面臨招生困難。國民黨立委萬美玲引述台電核能發電事業部人數資料,2018年人力有2529人,2025年剩下1838人,7年內減少27.3%。


陳明真坦言,從台電也好、原能會(核安會)也好,皆有嚴重人才斷層,「確實我們需要加強這方面人才培育。」



核安會主委陳明真:若非核家園延至2035年,確實可減輕供電壓力

國民黨立委柯志恩質詢核安會主委陳明真,此次委員會為陳明真上任後第一次備詢。攝影:鍾依靜。


國原院展開四年核融合、SMR研究計畫


新世代的核能技術方面,國家原子能科技研究院(國原院)院長高梓木接受媒體聯訪時提到,國原院受國科會委託推動「磁約束高溫電漿研究整合」(FIRST)為期四年的核融合計畫,經費超過1.3億元。第一期(2023-2025年)耗時兩年完成細部設計;第二期(2025-2027年)預計投入6600萬,將在今年採購、裝置組建,預期在2027年前打造托卡馬克核融合實驗裝置。


除了核融合,國原院自2023年起同步投入小型核反應爐(SMR)研究,編列100萬經費進行前期探勘,聚焦於全球首座通過美國核管會認證的NuScale設計,探究壓水式SMR的核安審查標準。


高梓木指出,今年持續發展「原子能系統工程跨域整合發展計畫(第3期)」,一共撥核約3600萬預算進行SMR相關研究。兩個禮拜前,國原院向國科會申請四年計畫(2026-2029年)進行國際SMR趨勢研究,以銜接2030年美國第一組商業型SMR上市。待台灣政府、業界考慮引進SMR時,相關研究可作為政策參考,SMR亦可以當作穩定供電與高能量密度設施。


高梓木告訴《環境資訊中心》記者,計畫初期確實會有成本考量,不過待SMR模組化後,成本即可下降,也可更安全的減少核廢。他也稱,「價格不是考量SMR的唯一因素」,NuScale比核一、核二、核三廠安全一萬倍,因此雖然價格貴,但仍具競爭性。



核安會主委陳明真:若非核家園延至2035年,確實可減輕供電壓力

國原院院長高梓木。攝影:鍾依靜。


經濟部核廢處置辦公室人事爭議延燒


經濟部設立於板橋的放射性廢棄物處置專案辦公室,近期確定由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教授、創新國際學院院長杜文苓出任主任。然而,這項人事任命也成為立委攻防焦點。《中央社》4月初報導,該辦未來將延攬台電、核安會與學界專業人士參與高放廢棄物(使用過燃料棒)選址立法推動。國民黨立委洪孟楷遂以此質疑,遴選過程可能出現「球員兼裁判」情形,並質詢陳明真是否曾讓核安會相關人員參與人選安排,更當場點名現場採訪的《中央社》記者,語氣咄咄逼人,場面一度尷尬。


陳明真表示,不論核電是否延役,「核廢料的處置始終是必須面對的問題」,而設立該辦公室正是為此長期任務鋪路。


該辦公室主責兩大任務:一是核廢料最終處置場址的選定,二是高、低階核廢料的處理與社會溝通。杜文苓日前接受《衛報》採訪,指出若是中國侵台,能源問題會成為封鎖期間民眾最迫切關注議題。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