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8豪雨事件持續一週 累積雨量逼近莫拉克颱風
受西南氣流影響,中南部地區持續豪雨一週。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於今(8月4)日上午記者會指出,自7月28日至8月4日上午8時,中南部地區累積雨量直逼莫拉克降雨,其中以高屏山區最多,有14個測站皆紀錄到破2000毫米的累積雨量。
個別區域降雨也打破歷史紀錄,如台南短延時降雨量超過500年頻率;台東南迴地區7月累積雨量打破大武氣象站設站86年來最高紀錄。高雄市政府新聞稿昨日指出,此次高雄撤離安置人數達3104人,破10餘年來紀錄。

多地降雨創歷史紀錄 台南短延時降雨量超過500年頻率
此次降雨破多地歷史紀錄。根據台中市政府新聞稿,台中氣象站7月累積雨量高達1177.5毫米,為該站百年平均值的四倍,創下21年新高。
台南也有多處淹水災情,台南市政府發布新聞稿指出,單日總累積降雨量已超過200年頻率,短延時降雨量甚至超過500年頻率。《公視》報導指出,2日台南永康清晨時雨量就破百毫米,創下測站歷史紀錄。
中央山脈另一端的台東,同樣也遇到破紀錄降雨。根據《中央社》報導,南迴地區7月雨量達到1851.5毫米,打破大武氣象站設站86年來的7月累積雨量最高紀錄,引發多起災情。

高雄山區撤離3000餘人破紀錄 雲林百年文化資產遇毀壞危機
連日豪雨造成道路中斷、土石流等災情。災防中心提醒,南部山區岩石及土壤含水量已達臨界飽和狀態,包含南投縣、雲林縣、嘉義縣、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等六縣市山區已達紅色警戒。
根據中央災害應變中心統計,截至4日上午9時,各地累計撤離人數達5925人;發布的土石流紅色警戒仍有184條,大規模崩塌紅色警戒14處。淹水災情方面,累計積淹水災情673件,均已退水;全台曾停電5萬671戶,待修復303戶。
連日豪雨對自然與人文景觀帶來衝擊。在雲林,則有百年歷史文化資產受豪雨影響,導致毀損危機。根據雲林縣文化觀光處臉書粉專,台糖石龜溪鐵橋因近期強降雨,導致P3橋墩基礎掏空及位移。台糖官網介紹,該橋創建於西元1909年,為新高製糖株式會社嘉義工廠為運輸原料之需要而建造之鐵橋,為台灣糖業發展史重要見證。

為何豪雨又大又久? 專家:「太平洋日本型態」環境影響
為何出現長達一週的豪大雨?根據《今日新聞》報導,氣象專家賈新興表示,今年夏季「西南氣流」威力極強,實際造成原因還有待後續研究,但較能確定的是,今年台灣附近有一種名為「太平洋日本型態」的環境出現,這種環境會讓南海至菲律賓多雨,日本附近較乾燥,台灣南邊是迎風面,雨勢也變得相當劇烈。
中央氣象署預報員朱美霖則於昨日記者會中說明,7月28日起的強降雨有三種型態,一為海面上發展起來的對流移往陸地,影響澎湖與西半部沿海地區;二為西南風帶來不穩定空氣,在陸地發展對流,形成一波波雨勢;三為西南風受台灣山脈走向影響,在雲嘉、南部山區造成較大且持續的雨勢。
至於後續降雨狀況如何?中央氣象署預報員趙竑於今日記者會上表示,明日起西南風逐漸減弱,且受太平洋高壓影響,降雨將趨緩,7日後各地將恢復晴朗多雲,轉為午後雷陣雨為主的型態,氣象署12時解除較大規模或較劇烈豪雨作業。氣象署提醒,因連日降雨使山區土壤含水量偏高,請民眾盡量避免前往山區活動。
- 記者:整理:吳奇諺(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