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千公里海纜串起237個海底觀測點 一文看懂日本如何打造三大地震海嘯監測網

日本多地震,為減少地震或海嘯造成的生命財產損失,打造了三大海底地震與海嘯觀測網,用200多個海底觀測點,上千公里的電纜,交織成地震與海嘯監測的類神經網路。無論哪處發生異常,資料都能搶先傳回陸地。


隨著最後一個觀測網N-net於3月完工,日本成為第一個完成所有隱沒帶監測的國家,地震預警時間可提早20秒,海嘯預警提前20分鐘。不僅挽救人命,龐大的資料數據也有助進一步的研究。



上千公里海纜串起237個海底觀測點 一文看懂日本如何打造三大地震海嘯監測網

N-net(黃色)是三大觀測網最晚設置的。N-net在3月完成後,日本成為全球第一個可即時監測所有隱沒帶的國家。圖片來源:海底地震津波觀測網


保命關鍵20秒


2011年3月11日,日本發生了有紀錄以來規模最大的地震——東日本大地震。強震及海嘯將城市夷為平地。警報發布與疏散反應時間有限,導致居民疏散時間不到十分鐘,死亡與失蹤人數約2萬人。福島第一核電廠則因遭受海嘯襲擊,反應爐爐心熔毀,造成嚴重的輻射外洩事件。


東日本大地震是日本史上最強的規模9.0「巨型逆衝型」地震,震源位於距東岸約70到130公里的海底。位於陸地的感測器雖然測到第一個地震波,卻無法探知地震規模與可能引發的海嘯強度。災難過後,日本政府擴大海底地震與海嘯監測網,以爭取數秒至數分鐘的時間撤離民眾,並讓基礎設施提前因應衝擊。


隱沒帶(subduction zone)是板塊交接處,也是最容易發生地震的地方。第三個海底地震觀測網N-net於2025年3月整備完成,6月舉行開幕儀式後,日本成為全球第一個可即時監測所有隱沒帶的國家。


完成後,三大網涵蓋範圍內的地震預警時間提早20秒,海嘯預警則最多可提前20分鐘,這段時間已足夠讓航班改道、港口關閉防波閘門。不僅如此,監測網代表著大量的數據,以及探索地質活動的機會,太平洋西北地震網絡主任托賓(Harold Tobin)表示,透過這些斷層帶的監測網絡,未來可檢測各種斷層訊號,例如壓力的存儲與釋放的方式。


20年佈局 三大網監測網成形


日本海底地震與海嘯觀測網由三段觀測網組成。


1. DONET:監測南海海槽


DONET全名是Dense Oceanfloor Network system for Earthquakes and Tsunamis(地震與海嘯海底觀測網),是三大觀測網中最早建置的。日本海洋研究開發機構(JAMSTEC)於2006年著手開發,分兩區域完成,2016年移交防災科技研究所管理。



上千公里海纜串起237個海底觀測點 一文看懂日本如何打造三大地震海嘯監測網

DONET是最早開始建的海底觀測網,分為兩階段完成,主要針對未來可能發生大地震的南海海槽。圖片來源:海底地震津波觀測網


DONET的範圍小,監測的卻是地震災害威脅最高的南海海槽地震。南海海槽位在日本南部、九州東側,約每100至200年會發生一次大型地震,而距離上一次大地震已過了79年。日本地震研究推進本部預估,未來30年內,南海海槽約有80%的機率會發生規模8~9的大地震。


DONET有51個觀測點,配置多種強震、水壓、聲音感測器,從緩慢的海底地殼變動、劇烈震動到海嘯均可全方位監測。


2. S-net:監測日本海溝


S-net全名是Seafloor Observation Network for Earthquakes and Tsunamis(日本海溝海底地震海嘯觀測網),監測北海道外海到千葉縣的太平洋海底,於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後開始建置,2017年完成。


S-net共有150個觀測點,透過全長5500公里的纜線相互連接,涵蓋約30萬平方公里的海域,包括東日本大地震活耀的地區。每座觀測站內建地震儀、加速度儀、水壓計等,可偵測海浪變化。海纜將資料傳送至陸地,再經陸上通信網送至防災科技研究所。


S-net完成的隔年,當地發生規模6的地震。陸地觀測到第一波震波的20秒前,海底觀測資料就已傳抵陸地。這20秒鐘的珍貴時間讓新幹線即時降低速度,減少意外。



上千公里海纜串起237個海底觀測點 一文看懂日本如何打造三大地震海嘯監測網

S-net(右側區域)監測日本海溝,包含311東日本地震的範圍。 圖片來源:防災科學技術研究所(NIED)


3. N-net:監測南海海槽


N-net全名是Nankai Trough Seafloor Observation Network for Earthquakes and Tsunami(南海海槽海底地震海嘯觀測網),與DONET一樣,監測南海海槽。N-net於2019年才開始建置,目標是補足尚未設置觀測點的區域,也就是高知縣外海與日向灘之間的海域。


N-net是三個系統最晚建置的,分為離岸與沿岸兩個子系統,共配置36個觀測點,連接的電纜線超過1600公里。今年3月N-net完成後,日本成為第一個能監測所有隱沒帶的國家。



上千公里海纜串起237個海底觀測點 一文看懂日本如何打造三大地震海嘯監測網

N-net於今年3月完成,分為離岸與沿岸兩個子系統,各配置18個觀測點。圖片來源:防災科學技術研究所(NIED)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 記者: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羅憶庭、陳文姿 編譯;盧之偉 審校
  • 更多生活新聞 »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