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海藻「海門冬」可減少牛羊99%甲烷排放 水試所首創人工量產技術

牛、羊等動物腸道發酵會產生甲烷,是全球第二大溫室效應來源。農業部水試所昨(26)日發表量產「海門冬」養殖技術,經國內研究實證,只要在飼料中加入1%的海門冬,就可以減少99.82%的甲烷排放。



神奇海藻「海門冬」可減少牛羊99%甲烷排放 水試所首創人工量產技術

海門冬乾燥製成粉末可混入飼料中。攝影:李蘇竣


海門冬可抑制99.8%甲烷排放 減碳效益「1比1萬」


畜牧業養殖的牛、羊等反芻動物,其腸道發酵產生之甲烷,暖化潛勢是二氧化碳的84倍,成為氣候變遷重點防治目標之一。根據台灣的最新溫室氣體排放清冊,2023年畜禽腸胃發酵的甲烷排放,占農業部門溫室氣體的的19%。


國外研究發現,在動物飼料中加入海藻「海門冬」,有助減少甲烷排放。農業部水產試驗所昨日宣布,成功開發「海門冬」人工養殖量產技術。水試所說明,國內實驗發現,如果在飼料中添加0.5%的野生海門冬,只能抑制91.24%的甲烷排放,但投入人工養殖的海門冬,抑制率則高達98.30%;若添加量提高到1%,抑制率更可達99.82%,相當驚人。


為什麼海門冬那麼厲害?水試所助理研究員許自研說明,海門冬含有「溴仿」成分,可以在牛的瘤胃(rumen)中,搶先與生產甲烷的菌種結合,像是產甲烷菌的「狂熱粉絲」,中斷原本甲烷的合成途徑,從而減少牛羊的甲烷排放量。


水試所所長張錦宜說,台灣一隻牛每年排放的甲烷約是10噸二氧化碳當量,約等於1公頃大安森林公園一整年可以吸收的二氧化碳量。而海門冬的生產設備只要占地1平方公尺,就能抵掉近1萬平方公尺的吸收量,可說是「1比1萬的減碳潛力」。



神奇海藻「海門冬」可減少牛羊99%甲烷排放 水試所首創人工量產技術

海門冬又稱蘆筍藻,可食用,我國野生海門冬族群數量不多,零星分布在澎湖、小琉球、恆春半島等地。圖片來源:農業部提供


首創量產技術潛藏碳權商機 已落地生產奶酪


海門冬又被稱為蘆筍藻,外型像是陸生的蘆筍,吃起來口感清爽,更是傳統夏威夷蓋飯的經典配菜之一,在國內則少量被做為中藥材。


水試所表示,我國野生海門冬零星分布在澎湖、小琉球、恆春半島等地,但族群數量不多,會隨著季節消長。海門冬人工養殖相當困難,必須排除其他綠藻、藍綠藻等干擾,經過測試長達6年才成功。最終發現常見蘆筍狀外觀的海門冬其實是「成年期」的配子體,改為繁殖「青少年」時期的四分孢子體成功率更高,且溴仿的含量也較高。



神奇海藻「海門冬」可減少牛羊99%甲烷排放 水試所首創人工量產技術

水產試驗所成功研發海門冬陸上養殖技術。圖片來源:農業部提供


神奇海藻「海門冬」可減少牛羊99%甲烷排放 水試所首創人工量產技術

左側標本為海門冬「成年期」的配子體,右側為「青少年」時期的四分孢子體,因體積小須透過顯微鏡才能完整觀察。攝影:李蘇竣


目前,海門冬量產技術已成功技轉予國內高科生技公司。高科生技負責人羅仁隆受訪表示,接下來要擴大海門冬生產規模,期待將成本進一步壓低 ,才能投入更多養殖牧場,滿足食品業者的ESG需求,或是賣往國外;更長遠來看,也可以往碳權方向推動,但目前尚缺方法學。


羅仁隆表示,希望政府的畜牧業減碳政策可以多多跟進,並且建立相關減碳方法學,協助建立國內市場。因為國外部份國家已經開始要求畜牧產品提出甲烷含量,未來這類低碳畜牧產品成為國際趨勢的時候,台灣才不會落後腳步。



神奇海藻「海門冬」可減少牛羊99%甲烷排放 水試所首創人工量產技術

低甲烷排放乳製品。攝影:李蘇竣


日果乳坊也合作試驗餵食添加海門冬的飼料,在昨日發布會展出供賓客試吃。水試所長張錦宜自嘲是「甜點控」,尤其喜歡吃奶酪,但近年面對全球減碳壓力,吃高碳排的乳製品總是特別心虛,如今誕生低甲烷排放的乳製品,終於可以吃上一口「心安理得」的奶酪。



神奇海藻「海門冬」可減少牛羊99%甲烷排放 水試所首創人工量產技術

農業部水產試驗所成功開發「海門冬」人工養殖量產技術。攝影:李蘇竣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