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岡擬建光電場 教宗良十四世延續綠色衣缽發布減碳目標
為展現減碳決心,《巴黎協定》規定各國需每5年更新「國家自定貢獻」(NDC)。梵蒂岡16日公布最新NDC,承諾到2035年將溫室氣體排放量較2011年減少28%。
新任教宗良十四世(Pope Leo XIV)5月上任以來,各界關注其環境與氣候政策。教廷7月底與義大利政府達成協議,將在羅馬北方一片約430公頃的土地興建農電共生的大型太陽光電園區,為教廷提供再生能源。

延續綠色願景 擬建光電場助梵蒂岡邁向碳中和
梵蒂岡作為一個小國,碳排放量並不大,但作為全球13億天主教的信仰中心,一舉一動均對全球有顯著影響。2022年梵蒂岡加入《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及《巴黎協定》,持續減碳行動。
去(2024)年6月,前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發布諭令,宣布將轉型以太陽能作為主要的電力來源,並責成相關單位與義大利政府合作,在聖瑪利亞.加勒里亞(Santa Maria di Galeria)教區建置農電共生系統。教廷預期,這個計畫將帶領梵蒂岡成員全球第八個100%使用再生能源的國家。
方濟各今年4月過世,良十四世繼任,他接下這個任務,並明確表態會延續方濟各的願景。7月底,梵蒂岡外長暨大主教蓋拉格(Paul Gallagher)與義大利駐梵蒂岡大使尼托(Francesco Di Nitto)簽署協議,雙方將共同推動太陽光電計畫。
聖瑪利亞.加勒里亞過去曾因梵蒂岡廣播電台發射塔的電磁波爭議而備受關注。居民指控電磁波輻射量超標,影響健康。2012年則因網路聽廣播十分便利,梵蒂岡宣布終止向南美、北美及歐洲發送廣播。《梵蒂岡新聞》(Vatican News)7月的報導指出,這座光電園區將盡最大努力減少環境衝擊,保留自然景觀、維持水文地質平衡,並保護文化遺產。
《美聯社》報導,這片土地位於義大利國土、但屬於梵蒂岡在義大利境內的治外法權土地。光電園區開發經費低於1億歐元(約新台幣34.8億元),後續仍須義大利議會批准。

良十四世延續綠色衣缽
梵蒂岡最新發表的NDC並未明確提到新的大型光電計畫,但表明已透過電動車,在梵蒂岡博物館加裝太陽能玻璃幕牆等方式支持永續發展,未來也會從廢棄物管理、能源效率等多重管道下手減碳。
2008年,教宗本篤十六世(Benedict XVI)就曾批准在梵蒂岡保祿六世大廳(Paul VI Hall)的屋頂設置2400個太陽光電板,以供梵蒂岡照明、冷暖氣使用。近年來,教宗將環境保護列為優先議題,並致力減少碳足跡。
《富比世》報導,良十四世繼承了方濟各的「綠色」衣缽,曾宣告世界處於「全球氣候緊急狀態」、敦促化石燃料公司調整投資組合,並公開表態支持潔淨能源投資。

- 記者: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羅真 編譯;吳宜靜 審校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