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升空還是鳥兒活命? 南澳州火箭基地計畫,衝擊瀕危物種生存
南方鶓鷯鶯(Stipiturus malachurus)棲息在澳洲南部海岸地區,是非常小的鳥,跟火柴盒差不多大,約6公分長,7公克重。背部灰褐色的羽毛帶有黑色條紋,肚子是暖暖的黃褐色,雄鳥的上胸、喉部、眼睛周圍還有一抹獨特的天藍色。

南方鶓鷯鶯飛不遠,只能在灌木叢中靠著小幅度的跳躍移動。保育人士擔心,甫核定通過的興建火箭發射基地計畫將讓牠們的棲地更加破碎。
飛不高也跳不遠 火箭基地開發敲警鐘
南方鶓鷯鶯廣泛分布於澳洲海岸地區。依據澳洲環境法規標準,棲息於南澳州的三個亞種均已瀕危。其中,在艾爾半島(Eyre Peninsula)的亞種僅剩750隻,分布在11個分散的棲地,威爾斯灣(Whalers Way)是關鍵地點。因此,澳洲2024年批准「南方發射」(Southern Launch)在威爾斯灣建造永久火箭發射基地時,保育人士十分擔憂。
南方鶓鷯鶯生活在石楠地(heathlands),擅長在茂密低矮的灌木叢中穿梭,以枝葉間的昆蟲、蜘蛛為食。然而,牠們的飛行能力非常弱,只能靠著緩慢且短距的飛行,在灌木間移動。
「這些小傢伙根本沒辦法跨過馬路,更別說是跨過火箭發射基地。」艾爾半島環境保護聯盟主席佩德勒(Therese Pedler)告訴《衛報》。

棲地破碎危機
南方發射公司已獲准整地,將清除23.4公頃的自然棲地,面積相當於8個天母棒球場,周圍6公里範圍也會受火箭發射的噪音干擾。
「對牠們(南方鶓鷯鶯)來說,最危險的莫過於棲地破碎化,」佩德勒說,牠們無法一次就飛躍100公尺,只能跳過一叢又一叢的灌木來抵達目的地。
國際鳥盟澳洲分部(BirdLife Australia)執行長米勒(Kate Millar)擔憂,基地每年發射火箭可能多達36次。「這些小小鳥兒受到驚擾時通常只會躲起來,牠們飛不走,也躲不過火箭發射時的震波。」
《BBC》報導,南方發射公司曾表示,環境影響評估顯示,聽到火箭發射噪音後,鳥會很快恢復正常。
業者:火箭基地難尋
「允許這個案子,等於選擇牠們的滅絕」,國際鳥盟澳洲分部發起「搶救威爾斯灣」(Save Whalers Way),號召大家寫信籲請政府選擇保育而非破壞,並承諾這個案子不會繼續進行。
保育人士堅信,火箭基地不一定要建在威爾斯灣,然而南方發射公司執行長丹普(Lloyd Damp)向《衛報》說,為了避免火箭發射後,脫落的組件落在住宅區或關鍵設施,因此,基地必須設在臨海區域。
他強調,艾爾半島南邊擁有超過14萬公頃的原生植被,其中4.1萬公頃已認定為南方鶓鷯鶯棲地。公司未來會致力實踐「淨環境惠益」(net environmental benefit),透過保護當地物種、消滅外來動物等措施來管理環境。
- 記者: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羅真 編譯;吳宜靜、林大利 審校
- 更多生活新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