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商店被竊率有下降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琪拉編譯)
新冠疫情結束後,許多零售連鎖店、政界領導人、執法官員等聲稱,美國正面臨前所未有的竊盜潮。
這起竊盜事件成為政治熱門話題,一些小偷砸碎店窗、搶劫商品的影片迅速在新聞和社群媒體上瘋傳,被視為城市治安失控的結果。然而,全國犯罪數據並未顯示零售竊盜呈爆發式增長,儘管紐約等一些城市確實出現了竊盜案件激增的情況。
2023年,零售分析師指出,零售連鎖店誇大了竊盜的影響,僅為自身庫存管理不善和戰略失誤辯護。但現在不同了。他們表示,防盜策略和公共政策的調整取得了成效,數據也顯示全國的竊盜率正在下降。
情勢的改善有多種原因。首先,近年來,零售商用於追蹤商品的系統更加精準。各城市和州也投入更多資源打擊組織竊盜集團。立法者和選民也通過了小額盜竊和有組織犯罪行為加重刑罰的法律。此外,企業也採取措施加強內部安全,例如取消自助結帳系統,甚至將商品鎖起來,雖然這讓一些顧客感到不便。
圖片取自:(示意圖123rf)
2021年到2023年,美國零售連鎖店頻頻遭遇盜竊,一些團夥甚至衝進商店搶劫貨架上的商品,引發公眾關注。零售商被迫關閉部分門市,增加保全人員,將商品放在玻璃櫃裡,並蒙受了數百萬美元的損失。
根據非黨派刑事司法政策研究機構-刑事司法委員會的分析,2023年上半年,全國的竊案比2019年同期增加了16%。然而,該機構分析的24個城市中,有17個城市的竊盜案在該期間有所下降。
數據不清晰的部分原因在於零售商用於計算盜竊和商品損失的衡量方法存在缺陷。零售商衡量商品損失最常用的方法是「庫存損失率」。將庫存損失總額佔銷售額的百分比。庫存損失主要包括外部竊盜和員工竊盜,但也包括商品損壞、過期、管理失誤、供應商詐欺和其他因素。但它無法完全反映盜竊或有組織犯罪的規模,也無法反映對員工的暴力行為、商店的物理損壞以及顧客和員工對商店安全的感知等因素。儘管如此,許多零售商最近表示,他們透過制定防盜策略並與執法部門合作,庫存損失率有所下降。
除了衡量方法上的變化,其他因素也影響了庫存損失率。例如,政府推出相關政策,零售商與執法部門加強合作打擊竊盜,以及其他方面的投入,都對遏制庫存損失發揮了作用。
[不許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
- 記者: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