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投市公所推動客底文化傳承 縣府與客委會攜手共創文化保存典範

【互傳媒/記者 蘇彩娥/南投 報導】太鼓聲隆隆作響,氣勢磅礡,芳美長壽太鼓隊充滿震撼力及渲染力的演出,在南投市振興里,一場屬於在地族群的文化復興運動正熱鬧展開。過去在全球化浪潮下,客底文化逐漸式微,傳統習俗與族群記憶面臨流失危機。為呼應客家委員會推動「福佬客正名為客底」的政策,並振興在地民俗與文化,南投市公所啟動「包尾山水育客庄-振興里客底文化發展計畫」,於10月9日下午在包尾帝君廟舉辦成果展,展現文化傳承與教育共學的新典範。

▲芳美長壽太鼓隊充滿震撼力及渲染力的演出。(記者蘇彩娥攝)
成果展開場由芳美長壽太鼓隊帶來《客家本色》與《紅紅青春敲阿敲》兩首鼓曲,鏗鏘鼓聲象徵客家精神的堅毅與活力,也展現出跨世代共學的文化力量。隨後播放的計畫紀錄影片,回顧從前期田野調查、小旅行、文史工作坊、手作體驗、教材應用,到專書與繪本出版的完整歷程,讓現場民眾深刻感受客底文化的再生與延續。

▲南投市公所推動客底文化傳承,縣府與客委會攜手共創文化保存典範。(記者蘇彩娥攝)
展區內容豐富,除展示振興里珍貴的武術文物外,亦發表客底文化專書《芳美包尾-南投市振興里的族群記憶與文化行動》及繪本《獅子還在嗎?》,並同步播放影像紀錄片。現場由在地社區準備豬籠粄、冷泡茶與手作小點,營造出融合聽覺、味覺與文化意象的多感官體驗,讓文化不再遙遠,而是可親近、可共享的生活風景。

▲南投市公所推動客底文化傳承,縣府與客委會攜手共創文化保存典範。(記者蘇彩娥攝)
本計畫由南投市公所主辦、大美國際文化創意事業有限公司執行,獲中央客家委員會補助經費支持,並感謝南投縣政府文化局及客家發展所協助專書審稿,讓整體推展更為順利且成果豐碩。
南投縣文化局代理局長李玉蘭表示,感謝客家委員會的補助,讓本縣能針對南投市的在地特性進行深入研究。根據雲林科技大學的調查,南投市正心里一帶其實是一個「隱藏式客家聚落」,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與歷史脈絡。此次補助總經費達150萬元,用於田野調查與文化研究,並結合社區及學校共同推動繪本創作與展演,希望透過這項計畫,讓客家文化更深入被理解與傳承,展現南投多元文化的獨特風貌。
南投市長張嘉哲指出,客家文化中蘊含尊老愛幼、勤儉樸實與團結合作的精神,是南投多元文化的重要根基。這次計畫不僅讓孩子從小建立族群認同,也讓長輩的智慧與記憶得以被系統保存與傳承。未來市公所將持續推動文化扎根,讓客底精神融入市民生活,成為城市文化的底蘊與力量。這次成果展展現了公部門與社區協力的成果,更是南投文化發展的重要里程碑。
客家委員會對此計畫給予高度肯定,指出南投市透過專書出版、繪本創作、教材研發與社區共學,成功實踐「族群主流化」的政策精神。文化保存不應只停留於文件,而應落實於教育、生活與社區實踐。振興里的經驗,是一個兼具教育性與文化行動力的成功案例,也可作為其他地區推動客底文化的重要參考。
南投市公所表示,未來將持續推動社區與學校的合作,透過教育深化文化傳承,讓客底文化在南投落地生根、延續世代,成為城市發展的重要文化資產,並讓南投成為全台客底文化保存與推廣的示範城市。
- 記者:互傳媒/ 記者 蘇彩娥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