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園秋記/李光明

故園秋記/李光明

李光明

雙節長假熱鬧喧囂,全國的景點人潮湧動,高速上的車流如織。我沒有選擇出行,一心想帶女兒回故鄉村裏看一看。之前女兒問我的小學在哪兒,我告訴她,我的小學就在我們村裏,只是早已改成了養老院。女兒想看看,於是我趁著假期,帶她去我的小學轉一轉。

小學在村委會東面,車子從村委會後緩緩向東,那座白色的校舍便映入眼簾。停下車,看到學校大門的牌子果然從“石劍小學”的字樣被“幸福養老院”的招牌所替代。我和女兒手牽手站在門外向裏瞧,她仰起小臉,好奇問我:“爸爸,這就是你以前讀書的地方嗎?”我輕輕點頭,目光望向校門前小石橋的左面,這裏蘆葦叢生,清水池塘似乎比往日小了好些。灰石板被磨出溫潤的舊痕,依舊乾淨。這所載滿我整個童年記憶的小學,每一處的場景,是那麼的熟悉。

我記得以前,學校門口的池塘裏放養了許多魚。一到夏季,粉白的荷花便開滿了水面。放學後,同學們總愛趴在石橋欄杆上,看池塘裏的小魚們在水面蕩漾起漣漪,遊來遊去。老師們看到後,就善意提醒我們早些回家。

趁著離晚飯還有些時間,我打算帶著女兒回老宅看一下父母。回程路上,遠遠便見村委會後的大路邊圍了一群人。車子開近了才看清,我停下來瞭解情況。原來有兩位中年婦女在偷摘村集體的核桃,村書記的臉氣的漲得發紅,語氣堅定:“不是不讓你們摘兩個嘗嘗鮮,可你們這摘滿兩個化肥袋往家搬,像話嗎?”偷核桃的兩位中年婦女低著頭,手裏兩個化肥袋塞得鼓鼓囊囊。路過的人紛紛停下來,大家你一言我一語,都搖著頭。書記歎口氣,聲音軟了些又說:“咱們村以前窮,但大家都很有志氣。這些果樹是大家夥集思廣益,在這片河堤馬道上開荒種的,就盼著年底能給集體多分點。大過節的,你們這麼一弄,不是讓人看我們村笑話嗎?”我心裏泛起感慨:村裏的日子確實越來越好,村容也美麗乾淨,讓人舒心。可這個別人的素質,還沒跟上這好日子的腳步。後來聽說那兩位婦女願意按市價買下這些核桃,但這鬧劇,終是讓喜慶的節日添堵。即使鄉里鄉親偶爾摘幾顆嘗嘗,淳風美俗下,不會有人說。可扛著大蛇皮袋光明正大往家搬,這是明晃晃的偷盜,實不可為。

核桃林西面是東小河,陽光照在在清澈的河面上,閃耀金色的光。有人在釣魚,正聚精會神盯著浮漂,時不時拎上來幾尾鮮活亂跳的魚。秋風拂面,帶著清香。女兒搖下車窗忍不住說:“爸爸,村裏的風好舒服啊。”我索性在路邊停下,和女兒走到橋上站了一會兒,聽著流水聲,心間因前面萌發的浮躁漸漸散了。

往北面看,是一大片金黃的玉米地,農人們正穿梭在地裏收玉米。飽滿的玉米棒被掰下來,在地頭堆成座座小堆,有人正開著三輪車往家裏運。遠遠的聲影裏,我也見到我的家人。大家歡聲笑語,被大豐收的欣喜包圍。

我重新發動車子,拉著女兒往老宅去。放眼這秋日的故鄉,像溫潤的碧玉,靜謐中透著甜美。陽光輕柔地鋪灑在大地之上,金燦燦的稻穗,正在田間搖曳。

我家門口種了些柿樹,紅柿子已掛滿枝頭,一串串宛如紅燈籠般甜蜜誘人。我的母親愛吃柿子,她常摘柿子給我們吃。香熟的柿子果肉甜糯,那滋味,至今想起來還忍不住咽口水。我家的院裏,愛人種的薔薇與牡丹開的正豔,紅與粉相互映襯,在餘暉中輕盈舒展著身姿。這些一抹抹嬌豔欲滴的粉,仿佛與我們在進行一場歡快的私語。

我忽然覺得,這個沒有去遠方的國慶,遠比預期中更美好。沒有擁擠的人潮,沒有匆忙的腳步,唯有故鄉的風景如畫,蘊藏金秋時節最動人的詩意,也裹著最暖人的溫柔。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