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不焦慮」! 掌握幼兒入園前後的準備與陪伴

開學「不焦慮」! 掌握幼兒入園前後的準備與陪伴

文/信誼編輯群 諮詢/陳澤佩 信誼基金會附設幼兒園總園長〡信誼好好育兒



快到幼兒園開學季,爸媽是否擔憂要與家寶貝上演著「十八相送」的催淚場景?看著孩子淚眼汪汪,爸媽心裡肯定也百般不捨。這不只是孩子的挑戰,更是家庭邁向新階段的轉捩點。面對孩子入園的「分離焦慮」,爸媽該如何陪伴與引導,讓入園成為一段溫柔而穩定的過渡?






信誼基金會附設幼兒園總園長陳澤佩說,「分離焦慮」是孩子常見的情緒狀態,並非發展落後的表現,而是孩子心智進展上具體的調適歷程。每個孩子因個性不同,面對與爸媽分離的反應也就不盡相同,性格開朗的孩子也許哭一下就能平復心情;若孩子性格較內向,焦慮情形則有可能持續較久。





上學前,該先做哪些準備?建立安全感的起點



無論大人或孩子,面對分離焦慮最好的方式就是「預作準備」。在孩子上學前,提供爸媽幾個小技巧,可幫助孩子減少不適應情況的發生。





1.鼓勵孩子探索、練習短暫分離



在日常生活中,讓孩子在安全範圍內自由探索,並練習與爸媽短暫的分離。當孩子因為看不到爸媽而哭鬧時,爸媽可以簡短地回應孩子,像是呼喊他的名字、告訴他「媽媽在這裡」,讓他知道爸媽一直在身邊。





2.共讀與實地體驗,陪孩子建立期待感



透過繪本共讀或情境模擬,讓孩子了解上學的意義——「因為長大了,可以去學更多東西、交很多好朋友」,讓孩子感受成長的喜悅、對上學產生期待。也可以帶孩子到幼兒園附近走走,讓孩子對未來的學校有初步的認識,增加孩子的好奇心和期待,也降低日後對陌生情境的恐懼。





3.預先調整作息,培養自理能力



上學前,協助孩子逐漸養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並鼓勵孩子自己穿衣、吃飯、刷牙、上廁所等,建立基本生活自理能力。。這不僅能減少孩子的依賴,也能提升他面對新環境的自信心,不再害怕離開爸媽。





4.爸媽放寬心,避免焦慮情緒感染孩子



孩子的焦慮情緒有時來自大人,若爸媽在分離時表現出焦慮,孩子也容易感到不安。建議爸爸媽媽自己也要學習適時地放手,給孩子最好的支持,讓孩子有機會學習獨立自主喔!





上學後,如何化解孩子的難捨難離?



即使事前準備充足,仍有可能面對在幼兒園門口淚眼汪汪的孩子、緊緊抱住爸媽不放手的狀況。以下幾個方法,能幫助親子平穩度過這段「分離焦慮」過渡期。





1.以遊戲轉移注意力



當孩子因不想進教室而哭泣時,別責備他,先安撫他的情緒,允許他哭一下,再陪他玩一會兒遊戲,等孩子轉移注意力後,爸媽再轉身離開。爸媽也可以幫孩子準備一個依戀物(如心愛的玩具)或一項代表爸媽的物品(如全家合照)讓他帶著上學,讓孩子感到熟悉與安心。





2.離開前,記得和孩子說再見



爸媽離開前,請記得一定要和孩子當面說再見,給他一個充滿愛的快樂道別或擁抱;偷偷離開「爸媽突然不見了」,反而會讓孩子更驚慌。若孩子特別黏媽媽,也可由爸爸負責接送,媽媽在家先道別。





3.「放心離去」及「準時出現」



爸媽要讓孩子相信,他會在學校裡被安全地照顧,以建立孩子的安全感並接納新環境。爸媽好好說完再見後就應果斷離開,並準時接孩子放學。這樣的信任建立,能讓孩子逐漸接受新環境,減少焦慮與孤獨感。





4. 放學後的親密時光



建議爸媽可以和孩子約定放學後要做的事,如:一起散步、吃點心,盡量和孩子相處、給予充分的關懷,讓孩子知道上學不會讓親子關係疏離,反而更親密。





5.維持良好的親師溝通



孩子不想上學的原因通常不只一種,而每個孩子抗拒上學的時機也不盡相同,因此爸媽應和老師保持良好溝通,了解孩子的狀況,並主動分享孩子的喜好與個性,協助老師更好地引導孩子。此外,爸媽也可以常跟孩子說:「有什麼事都可以告訴老師,老師會幫你喔!」不僅可以紓解孩子的不安,也可以讓孩子順利與老師建立情感,增強孩子對環境的安全感。





延伸閱讀~



不是學得快就贏!
孩子入園後的「適應期」才是關鍵 https://pse.is/7uqxhp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