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肉湯的誘惑/王光慧

羊肉湯的誘惑/王光慧

王光慧

魯南羊肉湯有著悠久的歷史。據傳說,早在春秋戰國時期,越國宰相範蠡功成名就後帶著西施來到魯南陶山一帶隱居,見這裏草肥水美,便在此養羊致富,並熬制羊肉湯恩澤百姓,因為羊肉湯味道鮮美,因此喝羊肉湯的習俗就流傳了下來。

據記載,羊肉品質溫和,是四季可宜的滋補佳品,而魯南的羊肉湯不腥不膩,食之強身健體,因此深受人們的喜歡,特別是在滴水成冰、寒風刺骨的冬日裏,盛上一碗熱氣騰騰、清香四溢的羊肉湯,放上一點火紅的辣椒油,撇下幾片碧綠的香菜,即使是放眼一瞧,也會令人垂涎三尺;如果再泡上魯南的煎餅,吃起來更是讓人胃口大開,渾身熱熱乎乎的,一會就大汗淋漓,真是一種說不出的美妙。

羊肉湯雖美,但是在以前,對普通人家來說,喝羊湯卻是一種奢望,只有在過年的時候,人們才有機會“算份子”,去品嘗一番羊肉湯的滋味。“算份子”是一種很古樸的習俗,幾家人湊點錢,買來一只羊羔,收拾乾淨後放在一口大鍋裏煮熟,然後按每家拿出份子錢的多少分肉分湯,有的地方也叫它“吃全羊”。煮肉的鍋是生產隊吃食堂熬稀粥用的大鍋,直徑一米多大,架在木材上燒起來,裏面發出咕嘟咕嘟的聲音,溢出誘人的香味兒;孩子們圍在灶邊,爭著添柴,火苗子呼呼地舔著鍋底,照紅了他們充滿快樂的臉龐。過上半天,羊肉終於煮熟了,撈上來,切得薄如紙片,放進各家的盆裏,盛上湯,伴隨著熱氣騰騰的水汽,整座小村都散發著羊肉湯的香味兒。

在平日裏,如果嘴讒,我們還可以去下湯館。魯南的每個鄉村裏,幾乎都有湯館。說是湯館,也只不過是在大街上找個避風的地方,用玉米秸和泥巴糊成的小棚子,用土坯砌成灶台,擺上一張被擦得油亮的小桌,幾個馬紮,點上一盞黑乎乎的油燈,條件雖然簡陋,卻是一種樸實溫馨的感覺。夜幕降臨了,三三兩兩的人們就揣著地瓜煎餅走進來,遞上兩角錢,賣湯的人推讓一番,才放進身邊一只漆黑的小匣裏。匣子蓋蓋的聲音很響,很清脆,這聲音傳得很遠。賣湯的稱好肉,從翻滾著的鍋裏盛上湯,十分恭敬的送到客人面前,笑眯眯地站一會兒,聽到客人的稱讚,這才滿足地離開。隨話說,開店不怕大肚漢,但賣湯的卻最怕大肚漢。那時候,人們生活艱苦,平日裏很少見到葷腥,肚子裏也缺少油水,人們來這裏的目的,不是為了吃肉,而是為了多喝點湯水,滿足一下對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嚮往

現在,喝羊肉湯已經成為很普通的生活了, 走在大街小巷,隨處都可以看到羊肉湯的招牌,門口掛著剛剛宰殺的羊肉,絕對的新鮮;昔日的草棚也換成了高樓大廈,裝修得十分乾淨明亮,在這樣的環境裏吃飯,也是一種精神上的享受。羊肉湯的製作也越來越講究了,選擇一年以上的羊骨頭,放上茴香、陳皮、花椒等20餘味佐料,熬出的湯水粘稠厚重,色澤乳白如玉,味道甘甜鮮美;食用的羊肉則選擇三到五個月齡左右的羔羊,肉質細嫩,湯好肉爛,美妙無比。人們根據羊肉部位的不同,還可以做出不同的菜肴:羊腿肉纖維較多,勁道,拌上陳醋、大蔥、薑絲等作料,吃起來清爽可口;羊肋上有軟骨,剁得精細,用熱油爆炒,油汪汪的一盤,保證饞得你找不到方向;羊頭、羊腦、羊血也可以做出不同味道的菜肴來。羊肉火鍋是最受歡迎的大餐,火鍋裏冒著水泡熱氣騰騰的,羊肉、白菜、粉條之類的隨吃隨添,葷素搭配,鮮香不膩,特別的開心。如果不滿足於這些傳統的烹飪方式,還可以做成孜然烤羊排,烤羊肉串,做爆炒羊肚,做羊肉餃子,可以做出一百多道菜品呢!

現在,人們不僅僅在三九天喝羊湯,三伏天也去喝羊湯,叫做“喝伏羊”,可以去除身上的酷熱和濕氣 ;有朋友來,人們要去喝羊湯,大朵快頤的,再喝上一點小酒,盡顯魯南人的熱情和豪爽;沒有人來的時候,也去喝羊湯,濃濃的香味,使幸福的小日子更加的甜美和滋潤。

有人說,“沒有一碗羊肉湯解決不了的問題。”羊肉湯是一道非常有殺傷力的美食,沒有人能夠禁得住它的誘惑。如果有朋友說請你喝羊湯,那絕對是一桌豐盛豪華的美食大餐。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