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道安會報 蔣萬安:臺北市應設置駕駛人主動減速交通設計、加強學生道安教育

臺北市長蔣萬安今(24)日主持臺北市道路交通安全會報,他在聽取交通局報告近十年臺北、首爾與東京行人A1死亡事故分析後表示,雖然臺北市的交通死亡事故與兩城市都呈現下降趨勢,但臺北市的下降幅度仍較小,他指示交通局等相關單位應評估兩城市設置實體阻隔設施如「行人護欄」、讓車輛駕駛人減速的交通設計等措施,教育局並應加強學生從小的道路交通安全教育。


蔣萬安表示,目前局處已經掌握幾個行人主要違規的熱點,包括松壽路、基河路、八德路四段以及內湖路一段,初步分析這些路段的違規態樣,確實可以透過設置實體阻隔來有效降低行人違規的情形,因此他要求交工處和新工處加速辦理現地會勘,並且提出具體的改善方案;至於其他部分路段,例如忠孝東路四段、中華路二段等區域,因為違規的態樣不同,或是現地路型並不適合設置阻隔,就要由轄管的分局加強取締行人違規行為,同時也請區公所加強宣導,讓市民能夠更清楚了解違規穿越馬路的風險。等到各機關完成現地會勘,並提出具體改善期程之後,將由「安心行」計畫接續列管施工進度來確保改善措施能夠落實到位。


蔣萬安表示,交通局同仁在這次的會議當中提供了日本全國以及東京、首爾兩個大都會的A1交通事故比較資料,市府交通局已經據此初步整理東京、首爾及臺北的相關數據,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到這三個城市在過去十年交通死亡事故都有下降,這是值得肯定的成果。但北市府也必須正視和東京、首爾相比,臺北不管是下降的幅度還是數字,都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臺北市的目標是要成為一個安全的國際性都會。


蔣萬安在會報中也肯定松山分局的同仁在執行交通安全勤務上的辛苦,從辦理的情形來看,松山區前十大肇事路口的死傷人數,約占整體死傷人數的十分之一,這顯示松山區交通事故的地點相當分散,對警察同仁勤務安排和執法取締上,確實增加了不少難度,不過數據也看到,10月份松山區的整體死傷人數還是略高於去年以及過去三年的同期平均,尤其針對前三大死傷涉入的車種,包括機車、慢車和行人,希望大家持續努力,讓交通事故能夠真正下降,來確保市民的安全。


在A1事故方面,10月份共有8起,肇事原因包括行人闖紅燈、駕駛人超速,還有酒駕,這些違規行為都可以透過加強執法來有效的嚇阻,包括委員們在會中建議的增加見警率等,請警察局務必針對這些高風險違規的行為,加強取締以展現市府維護交通安全的決心;另外,值得肯定的是今年A1數據截至目前為止,都比113年同期有所下降,這是各局處各單位大家共同努力的成果,今年剩下最後一個月,也請各位道安同仁絕對不要鬆懈,務必持續努力,把交通事故降下來,確保市民的安全。


此次道安會報會議也邀請中央警察大學周文生教授以「臺北市行人交通事故分析」進行報告。蔣萬安在聽取報告後表示,市府會持續蒐集、研究,並更深入分析,找出差異性。好比臺灣城市的機車非常多,與其他城市不同。只有不斷收集深入的分析,市府才能不斷精進;國外有些政策,市府已經採納,包括行人友善區、行人優先區、通學區,但有些國外的做法市府還沒有採納,比如說周教授報告中提到國外關於反光或是閃光方式等加強駕駛人視線前方的警示設施,應納入參考;另外,與會委員提到科技執法,蔣萬安也認為「十次車禍九次快」,如何落實讓駕駛人遵守限速的規定,科技執法有它的必要性,在學校周邊,交通局應評估加強科技執法來有效降低車輛的速度。當然,很重要一點,在教育層面,教育局也應全面加強對於國中小學生在交通安全上面的基本認識,跟相關的重要知識,讓交通安全觀念從學生時期就開始落實。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政府消息新聞
人氣政府消息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