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美關稅談判被點名!旅美學者示警1結局

台美關稅談判被點名!旅美學者示警1結局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祭出的對等關稅寬限期,將在7月9日到期。(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NOWnews今日新聞]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祭出的對等關稅寬限期,將在7月9日到期,目前部分談妥的僅有英國和越南,其它包含台灣、日本、韓國、歐盟尚未達成協議或框架,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放話,若貿易夥伴不與美國達成協議,將在8月1日恢復4月初公布的「解放日」對等關稅稅率。對此,旅美學者翁履中示警,台灣進度相對落後甚至被點名,恐怕被設定的稅率將落在與越南相近的15%至20%之間,若最終結果為20%,恐對出口導向型產業造成實質衝擊。

翁履中在臉書發文指出,台灣關稅談判進度相對落後,美方目前僅進行過兩輪談判,現在被財長貝森特公開點名,指出台灣與歐盟需要配合,恐怕代表台灣被設定的稅率將落在與越南相近的15%至20%之間。若最終結果為20%,恐對出口導向型產業造成實質衝擊。

翁履中表示,這場川普主導的關稅談判,是一場由美國保守派規劃多年對地緣經濟的重新洗牌,而台灣不能只是單純被動承受,更必須積極佈局,化危機為轉機。美國這次全球關稅戰的策略一直都是「先下手為強,逼你讓利,給出談判籌碼」,對任何國家來說,都不是友善的起手式,但如果面對現實,也可以解讀為考驗各國應變能力的機會。

翁履中認為,根據現況推估,台灣最可能面臨的關稅落點是10%至20%之間。為何這個範圍最有可能?又為何10%以下幾乎不可能,甚至20%以上也不能完全排除?有5個原因,一是談判節奏與優先順序,台灣一直都不是川普團隊談判中的重點國家;二為稅率推論的比較基準,台灣會被比照越南而非英國;三是中國轉運站的疑慮,台灣的最大風險變因;四則是談判籌碼減弱,台灣剩下的交換空間有限;五為關稅工具作為戰略槓桿,川普或反向操作以推進台灣去中化。

翁履中表示,台灣關稅10%以下機率幾近零,15%-20%之間是現實推估;綜合判斷,美方若真準備給台灣10%以下的基礎關稅,協議早就達成。目前台灣持續延宕、貝森特點名、談判進度落後的三大徵兆,皆顯示談判情況不樂觀。考量國際定位、經濟利益、美方戰略需求與談判籌碼等因素,台灣落在16%-20%關稅區間是最高機率的推論。若能談至16%,已屬極限最優結果;若無法爭取政治加分,則20%以下恐怕都不容易保住。

翁履中說,對企業來說,赴美佈局已非選項,而是必經之路。尤其是中小企業,應把握時間,盡快設點、靠攏台灣大廠的供應鏈,或聯合設立技術服務中心與物流節點。政府可扮演整合平台角色,建立「在美台灣隊」的產業基地,打造自成一格的生態系統。對政府來說,面對高關稅,台灣需要有專業的商貿小組與美方協商,針對特定產業爭取減免 短期內提供出口退稅與關稅衝擊緩解基金;中長期推動產業升級與國際品牌建構,降低價格競爭依賴。

翁履中指出,面對川普的「極限施壓」,不只是台灣,全球都在備戰。川普設下的關稅倒數,不一定是災難倒數。若台灣能團結理性、前瞻佈局,這次全球供應鏈重整,或許正是我們躍升的契機。台灣有實力,也不是沒有機會,但是真的需要開始行動了。



相關新聞


颱風重創屏東太陽光電浮台!周春米遭爆「人在北歐考察」


嘉義縣沒水電正常上班課!翁章梁臉書遭洗版 民眾轟:在開玩笑?


張廖萬堅遭爆出訪帛琉帶妻同行!同享通關禮遇、共乘公務車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