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醫3主治協同手術多處骨折僅1小時修復

市醫3主治協同手術多處骨折僅1小時修復
市醫採用「多主治協同手術模式」,由三位主治醫師協同操作左右手四處骨折微創手術,將傳統五小時的手術時間,縮短為一小時,(圖/市醫提供)

[NOWnews今日新聞] 台中57歲婦人因交通事故雙手多處骨折與脫位,台中市立老人復健綜合醫院確診為粉碎且複雜性骨折,啟動「多主治醫師協同手術機制」,由骨科部蘇伯翰、江晟弘、毛睿廷三位主治醫師同步進行左右手微創手術,僅僅一個小時即完成四處骨折修復,三日後順利出院,創新醫療紀錄。

蘇伯翰醫師指出,傷患送至本院就即時進行復位與石膏固定,並於24小時內安排開刀,採用「多主治協同手術模式」,由三位主治醫師同時操作左右手四處骨折微創手術,將傳統五小時的手術時間,縮短為一小時,協同分工可加快病患恢復速度,並提升安全性。患者傷口小、出血少,三天後順利出院,恢復良好。


市醫3主治協同手術多處骨折僅1小時修復
台中57歲婦人因交通事故雙手多處骨折與脫位,市醫3名主治協同手術,一小時修復大幅減輕傷患出血風險。(圖/市醫提供)

蘇伯翰說,創新協同手術模式為本院特色之一,整合各專科醫師團隊,將過往需單人分段完成的多部位骨折手術,轉化為多主治醫師並行執刀,讓手術時間與麻醉時間同步縮短,進而降低併發症與出血風險。此模式也減輕護理與麻醉科人員負擔,讓手術室與病房運作更有效率,成為醫療人力吃緊時代的重要解方。

機器人微創脊椎中心助理副院長暨骨科主任張建鈞表示,骨科部七大核心特色包括:術前跨專科會議把關、標準化ERAS加速復原流程、結合4K影像與3D導航等先進微創設備、次專科分流支援制度、24小時整合團隊、採用高信賴度植入物,以及術前術後一條龍的品質管理。此醫療系統兼顧效率與安全,顯著提升手術成功率與病人安全。

市醫院自9月24日營運以來,骨科部已完成逾50台手術、超過600人次門診,由李建智醫療副院長、李漢忠腦中風中心副院長、張建鈞脊椎中心助理副院長、陳賢德中醫大附醫骨科部部長、林琮凱骨科部副部長、施宏謀急診主任等共同統籌急救暨外傷中心與骨科部。

此外,也整合脊椎、關節、手外科、運動醫學、足踝與肩關節等六大骨科微創次專科,以及結合整形外科、神經外科、急診團隊,成員包括11位骨科主治醫師與近50名醫護同仁,中心導入羅莎機器人、3D導航及4K影像系統,以「更少時間、更低負擔、更好品質」為目標,持續為市民提供即時、安全、專業的醫療照護。



相關新聞


歷經乳癌、腦轉移打擊 她用旅行重拾罹癌後的快樂日常


季節轉變頭皮保養 髮基因倡「洗後黃金五分鐘」新觀念


月老祝福的好姻緣 樂成宮攜手卡柏蒂喜推金磚禮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