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盟友未獲父母同理 埋心理壓力種子

找盟友未獲父母同理 埋心理壓力種子
23歲的Lynn看台師大女足抽血案很有感,成長過程中因得不到父母同理,導致心裡有事無法傾訴而累積壓力。(圖/記者王郁勳攝)

[NOWnews今日新聞] Lynn,23歲,大學時期中文法律雙主修。

大學時期,我除了就讀的中文系之外,另外雙主修法律系。那時候排課,常常是中文系的課之後,下午緊接著英文課、再來是法律系的課。課與課之間大腦需要休息轉換,但是因為不想拖太晚畢業,才會一堂緊挨著一堂,瘋狂修課。一學期修課幾乎都在30學分左右,也導致平常就壓力爆棚。

尤其遇到考試,一定是中文系、法律系一起準備,所以常常在中文系的考卷上迸出法律用語,例如「系爭」這種話;下午法律系的考試,也會冒出一些文學詞彙。但我這麼拚,得到的回報不一定成正比,就像法律系某堂必修課,連續猛K17個小時,考試的成績竟只有48分。我那麼努力、那麼用功,還不及格,真的很崩潰。所以第一次去尋求心理諮商,一進門我就直接暴哭,哭訴課業繁重、人生怎那麼苦。

「你卡忍耐點」 看台師大女足抽血案有感

其實心裡有話,最好的傾吐對象往往是家人。以前發生很小的事情,我會嘗試跟父母說,但他們總告訴我,你要自己想辦法解決、學著轉換思考。前陣子台師大女足隊抽血事件,我看到學生講述自己被迫用抽血換學分,去跟家裡講,卻換來一句:「你卡忍耐一點。」


找盟友未獲父母同理 埋心理壓力種子
台師大女足抽血案吹哨者簡奇陞談到過去父親要她忍耐,當學生要認份,這番話讓Lynn非常有感。(圖/翻攝范雲臉書)

我也聽過類似的話,小學時與同桌同學發生爭執時,我回家跟父母哭訴,但他們的回應卻是:「那小事,你們小朋友的事情都是小事。」甚至我媽講過一句話:「你是學生,你的本分就是讀書,有那麼難嗎?你只要把書讀好,現在連考試成績都維持不好,你覺得有盡到學生的本分嗎?」

聽完壓力好大,感覺我連自己唯一能做的事都做不好。長大之後仔細想想,爸爸媽媽不是站在我這邊,的確他是用很客觀、第三者的角度看待你的事情,可是對孩子來說,「心裡有話跟家人傾吐,這些事不關己的回應不會是我想聽到的答案。

請心理假求喘息空間 師:恐影響平時成績

學校的心理諮商量能不足,一學期能預約到一次就要偷笑了。我認為學校心理諮商不足以解決我的壓力,加上那時許多大專院校開始實施心理假(身心調適假),所以當我心理有狀況時會想請假給自己喘息的空間。但我發現,與該堂的科任老師報告後,這個老師會關心我,沒多久,導師也來關心我。對我來說我的事情沒想要讓這麼多人知道,這反而成為另一種壓力。可能原本是我自己就能解決的事情,因為多方關注—他們的本意都是好的—可是變成我必須去解釋、去剖析自己的狀況,後來覺得心理假似乎沒有保護到個人隱私。

再加上心理假的請假標準是很主觀的,一個學期只能請三次,老師沒辦法清查學生是否有超過請假次數。我聽過有位老師在課堂上直接挑明:「在我這裡,一切都不認抵,心理假這個東西我不知道怎麼判斷。但是規定該讓你請就要讓你請,只是我不能保證說會不會影響在平時成績上,因為平時成績是看你的出席率、作業表現,你沒來上課,沒有跟上課堂進度,你的作業表現就會比較差。」

我身為學生,聽到老師說這種話,也會毛毛的,這也是一種壓力,心理假,那我到底是該請還是不該請?這會變成老師自由心證的分數。

更多內容請點閱《心理假。心裡放個假》數位敘事專頁



相關新聞


放假「心」制1/10年自戕429人 青少年心靈危機大調查


腦內「書」壓2/母突離世生活驟變 社團課業夾擊「壓力山大」


腦內「書」壓4/壓力大到拔頭髮摳頭皮 女兒求救「快得憂鬱症」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