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門諾醫院77年守護偏鄉 揭示三大醫療困境


花蓮門諾醫院77年守護偏鄉 揭示三大醫療困境


台灣東西部醫療資源長期存在落差,在台北,看病或許只需轉個彎;但在幅員廣大的花蓮,居民往往必須舟車勞頓一至兩小時才能就診。自 1948 年起,花蓮門諾醫院便以山地巡迴醫療為起點,深耕東台灣,逐步拓展至早期療育、吞嚥照護、矯具義肢及運動防護等領域,秉持「病人在哪,醫院就在哪」的信念,讓醫療服務真正貼近最需要的人們。


台灣基督教門諾會醫療財團法人總執行長張文信指出:「在花東,我們看見許多家庭被迫在兩難中做出艱辛抉擇,但門諾選擇不放棄。多年來,我們出動超過數千次行動醫療與無障礙診間,行駛逾 3,000 萬公里,走遍山城與海岸,希望用專業與行動,確保每個生命都能被善待。」



花蓮門諾醫院77年守護偏鄉 揭示三大醫療困境


長期服務中,門諾觀察到偏鄉醫療的困境,不僅源於距離與資源不足,更深藏在家庭日常的抉擇之中:父母在生計與孩子早療間取捨;子女在營養照護與長者尊嚴之間掙扎;行動不便者則在行動自由與義肢不適之間徘徊。為了引導社會一同思考,門諾自 9 月起以「行動醫療廣告車」走入全台街頭,透過互動問卷拋出三個簡單卻深刻的問題,分別對應早期療育、長者吞嚥照護與輔具使用三大議題,這些正是門諾服務偏鄉過程中最常見的挑戰。



花蓮門諾醫院77年守護偏鄉 揭示三大醫療困境


統計顯示,花蓮 6 歲以下需要早療的比例高達 8%,遠高於全台平均,卻因交通不便與觀念不足,許多孩子錯過 3 歲前的黃金治療期。對偏鄉家長而言,陪伴孩子與維持生計往往難以兼顧。為解決困境,門諾自 2014 年起推動「居家早療」服務,專業團隊直接走進家庭,十年來累積服務超過六千人次,幫助孩子把握成長關鍵。


在高齡化的花蓮,超過 6,000 名長者可能面臨吞嚥障礙,照護者必須在維持營養與保有尊嚴之間做出艱難選擇。門諾因應此需求,將完整的吞嚥診間帶入家中,由跨專業團隊提供檢測與復健計畫,協助長者降低對鼻胃管的依賴,兼顧營養與生活品質,讓病友重拾進食與溝通的能力。



花蓮門諾醫院77年守護偏鄉 揭示三大醫療困境


對於花東四萬多名身障人口而言,義肢象徵著行動與自由,但若不合適,反而帶來疼痛與傷害。門諾的矯具義肢團隊以 3D 建模與精細調整技術,量身打造適切的輔具,並巡迴到宅服務,讓病友不必在自由與痛苦之間二選一。


門諾醫院強調,「不放棄精神」是其七十餘年來不變的堅持。未來,門諾將持續推動行動醫療,深入更多偏遠角落,並呼籲社會各界共同行動,讓「不放棄」成為守護每一個生命的共同承諾。



花蓮門諾醫院77年守護偏鄉 揭示三大醫療困境


撰文、攝影/花蓮門諾醫院;TCnews新聞中心編修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