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這場感恩茶會有著慈濟協助二水十七村的慈悲關懷


彰化這場感恩茶會有著慈濟協助二水十七村的慈悲關懷


「我想做的,都還沒有做,慈濟的師兄、師姊,就都幫我做完了!」


二水村村長鐘次郎激動的表示,二水鄉目前居住人口以老年居多,為獨老、老老相依或是行動不便者安裝一把扶手,是他就任以來,一直想要做的事……


彰化縣二水鄉全鄉有十七個村莊,慈濟志工歷時一年半,為全鄉四百八十五戶鄉親,安裝了扶手、止滑墊以及照明設備。


2025年10月25日上午,慈濟田中區志工在彰化縣二水國小禮堂,舉辦「安美專案」圓緣感恩茶會。



彰化這場感恩茶會有著慈濟協助二水十七村的慈悲關懷


活動開場由熱鬧的「車鼓陣」,為今天感恩茶會揭開序幕。一首又一首耳熟能詳的民俗歌謠,瞬間將現場長者的目光吸引。緊接著由二水鄉復興村直笛班,為大家帶來悠揚的樂音演奏。


一曲〈甜蜜蜜〉帶著與會貴賓及鄉親,包括工作人員,總計約三百位,一同進入今日(10/25)二水鄉「安美專案」圓緣感恩茶會。


彰化縣二水鄉融合了水利歷史、鐵道文化與自然生態,是一個適合慢遊、賞景、體驗在地文化的地方。



彰化這場感恩茶會有著慈濟協助二水十七村的慈悲關懷


全鄉有十七個村莊,各有其地理特色與人文風貌,例如:源泉村以花旗木聞名、二水村是行政中心,而溪洲、溪墘等村則多沿溪而建,保留濃厚的農村氛圍。


由於當地工業發展少,大多數年輕人往外地謀生,故目前居住人口以老年居多。


因著慈濟基金會「安穩家園、美善社區」簡稱「安美專案」的因緣,慈濟田中區志工實地走訪十七個村莊,訪查各戶需要,為獨老、老老相依或是行動不便者,丈量、安裝一把保命防跌的扶手。



彰化這場感恩茶會有著慈濟協助二水十七村的慈悲關懷


從一場又一場的說明會,到全鄉十七個村莊全數完成扶手施作。歷經短短一年半不到的時間,倚靠的是一群不厭其煩,落實普查和施作的志工。


今日與會嘉賓不乏民意代表,最重要的是接受扶手安裝的鄉親。他們以實際使用的心得,熱切的分享著。


「我想做的,但都還沒做,慈濟志工就都已經幫我做完了!慈濟這麼好,我們二水村村民真的賺到了!」二水村村長鐘次郎感動地說。


因為看見長者的需要,用心的鐘村長分享:「我跟我兒子說,慈濟真的是太好了,看見了偏鄉長者的需要,我們實在是太幸運了!但也把我想做的工作做完了!」



彰化這場感恩茶會有著慈濟協助二水十七村的慈悲關懷


居住光化村村民張月娥,本身是一位退休教師,她代表村民上臺感恩與分享。她表示,快速變化的年代,年輕人為了生存到都市打拼,長者成為留守家園的獨居老人。


「看到長者居家潛藏風險,慈濟不只是看到還幫忙做到。去年三月就提出『安美專案』,為全二水鄉十七個村、四百八十五戶人家安裝扶手、止滑墊與照明設備等等,實實在在有效做到,預防長者跌倒的風險,真的是太感動了。」張月娥說。


臺前螢幕裡,一張張回顧相片,記載著志工從無到有的足跡,每一步都是志工無私與愛的印記。從查訪、丈量到安裝,對於鄉親的實質需要,志工的尊重與愛一直都在。



彰化這場感恩茶會有著慈濟協助二水十七村的慈悲關懷


一把扶手所需費用並不高,但是一把充滿愛的扶手,卻是千金難買。歷時一年半,慈濟田中區志工,完成了全臺第一個,為全鄉安裝扶手的鄉鎮。


志工洪錫鑽表示,依循證嚴上人開示「付出無所求」,每一支扶手都是為了長者居家安全、每一盞燈都是點亮居家安心的光。


猶如志工所帶來的手語歌曲「青山無爭,福田用心耕……」抱著耕福田的心,志工深入鄉里,為需要者持續付出。


茶會最後,一群平均年齡超過七十歲的老小孩──二水鄉不老樂團,大方站在舞臺上,有的打著太鼓,有的拿著彩球,以輕快歌曲〈你是我的花朵〉,讓活動尾聲熱情永續,鄰里鄉間、人與人之間善緣不斷。


(文字:張翎慧/攝影:石富升、邱垂崇)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