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田不必等解甲 城市農夫田園樂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畝田,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個夢。如果有一畦屬於你的田,你想在裡面種些什麼?田園夢,不必寄託在遙遠的未來,回歸田園不必等退休,只要你願意,只要你願意,捲起褲管、戴起斗笠,貼近土地,就可以親履夢土,生機盎然田園之樂不必遠求。
每個人心裡一畝、一畝田,
每個人心裡一個、一個夢,
一顆啊!一顆種子,是我心裡的一畝田。
用它來種什麼?用它來種什麼?
種桃,種李,種春風,開盡梨花春又來。
那是我心裡一畝、一畝田,
那是我心裡一個、一個夢。 --三毛
如果有一畦屬於你的田,你想在裡面種些什麼?
答案就如同天上的點點繁星,在每個人的夢田中閃爍著不同的光亮。

城市人的田園夢
現代人的生活忙碌,競爭激烈,隨時都處在腦壓過高的狀態,「解甲歸田」、「回歸田園」是很多人夢想,很多人奮鬥了一輩子,最終的夢想,就是退休後擁有一塊地,遠離塵囂,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一圓陶淵明「帶月荷鋤歸」的悠遠意境;目前也有年輕人從城市叢林出走,參與農委會的「漂鳥計畫」,成為專業的農夫;甚至還有KUSO的年輕農夫,在網路上以KUSO的方式,行銷自己種植的稻米,熱情的網友也相當捧場。
以上都不是特例,田園夢普遍地存在許多城市人的心中,行政院農委會就曾經做過一項「田園夢想大實現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台灣近半數的都市人有回歸田園的夢想,八成以上的民眾希望在60歲前擁有一塊土地。然而,退休生涯何其遙遠,買塊農地自給自足也不是人人負擔得起。其實,嚮往田園生活不必遠求,口袋銀兩不足以購地也無妨,實現田園仍有望,例如:由各地農會輔導成立的市民農園,就是一條實現田園夢的捷徑。
市民農園多數位於市郊,農會或地主會將土地規劃成10坪至50坪左右的小單位,分租給有興趣的民眾自行耕作,租約月、季、半年或1年計,簽訂租地契約後,民眾就可以親自品嚐晴耕雨讀的況味。

歸田不必等解甲
除此之外,由財團法人台北市錫?環境綠化基金會主辦的「城市農夫俱樂部」,更為懷抱田園夢的城市素人農夫們設想週全,「城市農夫俱樂部」計畫主持人陳坤燦表示,「很多人雖懷有田園夢,但在耕作的知識與技術上卻是一片空白,因此,我們與一般市民農園不一樣的地方,在於更多的耕種技術與知識的輔導。」
陳坤燦娓娓道出城市農夫俱樂部創立的原由:錫?環境綠化基金會是隸屬台北市?公農田水利會的子組織,成立的宗旨在於運用民間的力量協助政府推動綠化工作。?公農田水利會主掌農田灌溉及農民福利,灌溉區域包括:新店、坪林、台北市、社子等地。「我們發現有些農民年紀漸漸大了,沒辦法再耕作那麼多的田地,而在城市生活的民眾又有田園夢,嚮往田園生活,一方面是有地沒有人力耕作,一方面是有人想耕作卻沒有地,因此我們基金會便起而擔任媒合的角色。由於社子島離台北地區不遠,因此向地主古錐伯租了一塊約300多坪的農地,規劃為22個單位,每單位約10坪大,開放給民眾租用,每半年為一期,每月租金新台幣600元。」陳坤燦說明「古錐伯實驗農園」的緣起。
目前錫?環境綠化基金會舉辦兩類研習課程,一是單純上課的「有機栽培推廣課程」,從土壤、施肥、蔬果香辛料的有機栽培技術到病蟲害防治,完整建立觀念;提供有興趣但沒辦法實地來耕種的民眾學習;另外一種課程,除了上課,還可以到「古錐伯實驗農園」實地耕種,從整地、播種、施肥、除蟲,到最後採收,一路親手照料。
「城式農夫俱樂部」今年已邁入第4年,陳坤燦指出,不稱計畫,而取名為「俱樂部」,原因在於除了能讓地盡其利、讓民眾體驗耕作及收穫的樂趣之外,也希望成為一個彼此學習、交朋友的地方。
被學員暱稱為「班導」的陳坤燦,本身就是植物專家,負責安排各項課程及田間指導。目前已為學員開辦過:有機農業基本認識、蔬菜認識、栽培技術、有機方式防治病蟲害、收成之後的食品加工法,如九層塔青醬製作、梅子泡茶等課程,課程都是由基金會免費提供。除了專家授課、指導;老鳥也會熱心教導新進菜鳥怎麼照顧播種及照顧幼苗;而耕作數十年經驗的地主古錐伯,更是這幫素人農夫們遭逢各種疑難雜症時的救星。

打翻調色盤的聯合國
走進古錐伯的體驗農地,簡直像打翻調色盤的植物聯合國:開著浪漫白花的洋蔥花(餐桌上洋蔥是常客,但看過洋蔥長啥樣、開啥花可沒幾個人吧!);旁邊的小黃瓜也結了小小的果實;再過去一點是迷迭香、薰衣草散發著清新的香氣;西洋香草隔壁是南瓜的藤蔓兀自攀爬;小番茄成串挺著綠色的小身軀;香椿的嫩芽可以摘了;紫蘇的葉子飽滿無比,是日本料理沙西米的最佳拍檔……。
小小的菜圃略顯得擁擠,各式各樣的花草、中藥草、蔬菜,彼此不分種族,毫無芥蒂地和平相處在一起。「這裡完全是採有機耕種,使用有機肥料,不灑農藥。」陳坤燦說道。
只要地主古錐伯一到田裡,「古錐伯!我的朋友給我一些堆肥,好臭啊!該怎麼施肥呢?」「古錐伯!我這個菜什麼時候要施肥?」「「古錐伯!我這香椿可以採收了嗎?」聲音此起彼落……,素人農夫緊抓著達人農夫問問題。
長得真的很古錐的古錐伯,笑容堆滿臉,一雙「天足」,習慣赤足踩在大地的泥土地中,「你這個種得太密了會長不好」、「你這肥料不夠,閣愛一擺(台語:還要再一次)」……。看著一處「草盛豆苗稀」的園地,可能是主人太忙了有一陣子沒來看顧了,「這草愛卡緊ㄙㄡ!(台語:除草)」古錐伯心急地喃喃自語了起來。
古錐伯在農地旁加蓋了一幢農舍,擺上桌椅、白板,供學員們上課、休息,還有一個小廚房可供泡茶、炊煮。讓俱樂部的素人農夫們,一起上課,一起耕種,彼此交流,作物收成後也可互通有無,有更多口味的選擇。
3年下來,城市農夫俱樂部吸了引超過200位城市農夫的參與,大部分是上班族,以40到50歲的上班族最多,女性略多於男性,也有部分是退休人士及家庭主婦,其中還包括了香港、馬來西亞以及法國人。「很多是朋友或姐妹共租一塊地,也有夫唱婦隨,更有一家人大人、小孩一起來,小朋都好興奮喔。」陳坤燦表示,「這10坪地看起來不大,可是整地、耕種起來還真是有些小辛苦。」他笑著說道,「我們曾經有一個學員是企業老闆,本來打算耕種完還要到順道至淡水打高爾夫,農事做完了腰酸背疼,直說運動量夠了,不必再打高爾夫球了。」
【本文未完,請參閱能力雜誌2008年5月號紙本;本文作者為中國生產力中心能力雜誌總編輯,並刊登於封面故事專欄,非經同意不得轉載、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