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台督導:以柔克剛的「仙女」,守護每一場觀眾

拿著平板,前台督導李杭聲笑稱自己看座位圖、指方向,很像在看風水。然而平板裡有著報表、資料及表格等等,是他們與團隊溝通中不可或缺的工具。提起工具,你一定想不到除了航空公司的機組人員外,同樣拿行李箱上工的還有劇場的前台督導。行李箱裡裝的鑰匙是為了開關廳院各觀眾席與玻璃門;對講機是重要的用具,因為點、志工們分散在各個樓層,更有人在停車場,而督導在櫃台,所有聯繫,都得靠它遠端遙控。另外還有手電筒,不但能夠作為照明,在緊急事件發生時,他們則會反過來照天花板旋轉打信號。隨身腰包中則有黑色或藍色原子筆與小紙條,以備不時之需。別小看「仙女」們,他們每人每年都要通過CPR課程的訓練,一旦需要逃生時,他們就是觀眾唯一仰賴的明燈。

一般演出,觀眾都是開演前30或40分鐘入場,但督導通常下午兩點左右就開始上班。除接收行政同仁在技術協調會議的演出相關注意事項外,還要在演出前一天觀看綵排。並不是為了欣賞演出,而是到現場坐在邊角等地方實際查看是不是有視線受阻地區、地上會不會有電線絆腳、 記錄遲到觀眾入場時間點、看看有沒有特殊的聲響強光、煙霧刺激,甚至是攝影的光線會不會影響觀眾等。李杭聲說:「我們必須要站在觀眾立場,希望讓每個人都能舒適地看演出,所以不得不龜毛、提出顧慮和改善方法。」以往她以為工作只以服務為目的,但是如何和團隊溝通,取得兩方的平衡,更需要大智慧。

到了演出當天,督導會依照所協調的項目進行整理,跟點、志工布達當天狀況,並且做人力安排,讓哪些人在個樓層定點,哪些人負責收票或領位等等。「會依據不同場次的特殊性調整」,李杭聲說:「例如傳統京劇演出,就能預測會有較多長者,演出中會有相對更高需要協助的比例,因此工作人員就要多走動觀察。」

前台督導李杭聲

開演時,督導的角色就是在櫃台待命,無論各個角落有特殊狀況發生,或是座位有問題,她就能迅速在櫃台上查詢,遠端遙控處理各種疑難雜症。等到演出結束、觀眾散場鎖好玻璃門後,督導還必須回到辦公室寫前台日記(工作日誌),記錄當天的工作。因此若演得晚、又有演後酒會,趕不上12點回家的「南瓜馬車」也是常有的事。

李杭聲最難忘的,就是有一次在夏日爵士戶外派對上工作,雖然有雨天備案,但氣象預報極為不準,演出到一半竟下起大暴雨,「我全身都濕透了」,但現場還是要服務觀眾,只好以最快速度發輕便雨衣。李杭聲說:「那時穿雨衣已經沒有多大影響,也擔心觀眾不開心,但有趣的是,觀眾被台上演出影響,也覺得很high,還開心地跳了起來!」即使自己已經狼狽不堪,但看到觀眾融入其中,竟也覺得很感動。

近期演出的型態愈來愈多樣,有時配合活動或5G,觀眾還有穿戴裝置,這對前台督導來說又是嶄新的挑戰。工作中,當然有客訴、當然有委屈,但她們總是以柔美的外在和鋼鐵般的意志化解危機。問她有什麼秘訣可以永遠保持微笑?她笑得燦爛:「我們很像扮演,穿上制服,就進入了工作狀態,成為該有的那個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