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個面向,讓你認識手風琴

手風琴是怎麼演變來的?它是不是有很多種類?
它的發聲原理和構造是什麼?怎麼能夠有那麼大的音量?
還有還有,手風琴的指法和鋼琴一樣嗎?
左撇子或右撇子拉起琴來有沒有影響?眼睛瞄不到琴鍵要怎麼彈?
您對手風琴的所有疑問,讓十個面向的解析來清楚地回答!


NSO精選—拉丁琴迷
4/9 19:30 台北 國家音樂廳
INFO 02-33939888

NSO精選—探戈巴黎…>台北
4/15 19:30 台北 國家音樂廳
4/16 19:30 宜蘭演藝廳
4/17 14:30 台中市立港區藝術中心演藝廳
INFO 02-33939888

文字 李秋玫
資料來源 手風琴達人陳漢彬、邱柏蒼、周德楨、詹子文、饒亦琪

1.來源
相較於其他西洋樂器,手風琴的歷史相當年輕。它可以回溯到一七七七年,是由一位法國神父阿莫依(Joseph-Marie Amiot)將中國樂器「笙」傳入歐洲所改造而成的。最初的他將笙的「活動簧片」(free reed)原理運用到管風琴等樂器上,奧地利人黑克爾(Anton Haeckel)於一八一八年把自由簧配上鍵盤及用腳踩動的風箱發明了Physharmonika。德國人費里德里克.布斯曼(Christian Friedrich Ludwig Buschmann)於一八二一年發明口琴、一八二二年以手提式鍵盤為基礎加上用手拉動的風箱,取名為Handaeoline成為手風琴的雛形。奧地利人西里勒斯.德米安(Cyrillus Demian)更在其基礎上又增加了和弦按鈕作為伴奏用,奧地利人講德語,和弦的德文叫Akkord,所以這台琴被命名為Akkordeon,英文譯成Accordion,成為世界各地沿用至今的名稱。

2.常見種類
亞洲最常見、也最容易上手的手風琴,右手是鋼琴鍵盤,左手是和弦組合的所謂標準低音(standard bass),一個鈕就是一個和弦組合,用來配上簡單的和弦伴奏非常方便。光是這一類手風琴,從最小台的五公斤到最大台的十五公斤,規格就多到驚人了。
但事實上,到了歐洲就會發現手風琴種類更是繁多,且各有眾多的擁護者。以右手界面做區隔可分成兩大類,一類右手是鋼琴鍵盤式(piano accordion),另一大類右手是按鈕(button),包括六角手風琴(Concertina)、班多鈕琴(Bandoneon)、巴揚琴(Bayan)、推拉不同音固定調性琴(diatonic accordion)等等。目前亞洲、北美、德國多使用鍵盤式手風琴,而俄羅斯、東歐、北歐、法國、愛爾蘭、中南美比較流行按鈕式手風琴。
從左手低音系統來看,可以分成標準低音(和弦組合)和自由低音兩類。標準低音的和弦按鈕就是當初手風琴誕生的正字標記!和弦按鈕雖然方便,但是很多人愈學愈深,就想從單調的「彭恰恰伴奏」中解脫出來,追求和弦的轉位、分散和弦,甚至想玩複調音樂,於是廿世紀初俄羅斯發展出左右手都是單音按鈕的自由低音手風琴(free-bass),稱為巴揚琴,接著又發明了左手同時擁有標準低音和自由低音的雙系統手風琴(converter),促使手風琴走出口耳相傳的民謠,看著高低兩行五線譜彈複雜的古典音樂甚至新音樂。目前歐洲的音樂院都是用雙系統琴。交叉影響之後,也出現右手是鋼琴鍵盤、左手是自由低音或雙系統的琴。
「六角手風琴」的體型最小,風箱的兩邊都是單音按鈕,於一八四三年發展成「班多鈕琴」,音域達五個八度,每一個按鈕連到高低差一個八度的兩片簧片,推拉不同音,曾經在德國大大流行,偶然流傳到阿根廷後,阿根廷人運用地心引力與槓桿原理激烈操弄風箱,產生不可思議的強重音,與探戈音樂一拍即合,被稱為「魔鬼的樂器」,隨著皮亞佐拉(Astor Piazzolla)一起走紅至今。

3.曲目
手風琴在各時代都有改良,到現代不僅可以擔任獨奏、伴奏、重奏、協奏,更可以演奏古典音樂的經典曲目。不同類型的手風琴有不同的特色,擅長演奏的樂曲也就有所差別。台灣常見的鍵盤手風琴,可以在旋律上自由地配上和弦,無論是台灣民謠、流行歌曲、古典名曲等各種曲風,都能夠以即興或變奏的手法配上伴奏。因此每一個人的表現方式都可能不一樣,沒有一定的規範。而自由低音琴的左右手都能演奏單音,甚至左右手對稱,所以相當適合巴洛克音樂,最受歡迎的包括巴赫《d小調觸技曲》與《賦格BWV 565》、韋瓦第《四季》之改編,以及俄羅斯巴揚大師Yuri Shishkin演奏的《骷髏之舞》、《展覽會之畫》,沒聽過的人無法想像。浪漫時期像蕭邦的鋼琴音樂那種需要餘音殘響的渲染,則較不適合。即使如此,手風琴的特殊音色仍然吸引著作曲家,柴科夫斯基、浦羅柯菲夫、艾伍士等著名作曲家都曾為這類樂器譜曲。更令人振奮的是許多當代作曲家(例如法國的Frank Angelis、俄羅斯的V. Zolotarev)專門為巴揚琴打造的曲子又新奇又好聽。

4.發聲原理
手風琴的發聲原理和口琴、口風琴、風琴相似,只是鼓風的方式不一樣而已。手風琴的聲響是藉著「壓」和「拉」動風箱的動作產生的。不管拉或壓都會迫使氣流穿過一對以長方形金屬片固定的簧片,其中一個簧片在「壓」時發聲,而另一片則在「拉」時發聲。
此外,鍵盤手風琴和巴揚琴這類手風琴的琴身上,都另有可以控制簧片震動數量的按鈕(Register),可以只讓單一簧片震動,但也可以讓四個不同八度的簧片一起震動來改變音量和音色,並且在演奏間都能夠依樂曲需要隨時切換、變換表情,和管風琴、大鍵琴的Register原理類似。

5.指法手勢
演奏鍵盤式手風琴時,右手的裝飾音、滑音、跳音等都幾乎都跟鋼琴一樣。但左撇子的人是不是就無法彈奏?其實不然,不論是哪一種類型的手風琴,都不只是靠右手演奏而已。左手不僅也需要彈奏旋律,大和弦、小和弦、屬七、減七等和弦的選擇和運用都是由左手來控制。就算手指頭不按鍵盤,利用音箱的控制來製造音樂的強弱、顫音(這邊指「音量的」顫音)等效果,都是一門學問。因此,演奏手風琴是全面的,甚至需要用到頭腦思考的。左手的工作並非如想像中的輕鬆,而左撇子學手風琴,就像學小提琴、吉他、鋼琴,甚至任何樂器都一樣,並不是問題所在——也有很多左撇子把琴反過來拿,左手彈主旋律。

(全文詳見《PAR表演藝術》雜誌第220期)

訂閱方式
1.信用卡訂閱:請填妥訂閱單,直接郵寄或傳真02-33939879
2.郵政劃撥:帳號19854013國立中正文化中心
3.網路訂閱:兩廳院售票系統、博客來網路書店
4.零售通路:全國各大書店、兩廳院禮品店(音樂廳地面層)
5.電子雜誌:UDN數位閱讀網、遠通KOOBE、摩客資訊

讀者服務 專線(02)3393-9874 傳真 (02)3393-9879
請於周一至周五9:30-18:30來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