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託晚美人生》人人都可以!從1000元開始的普惠理財工具
台灣將成為超高齡社會、超單身社會、貧富差距持續擴大,但老人、單身的人、弱勢的人卻愈來愈多,該怎麼照顧他們?
台灣於2020年推出信託2.0計畫,期許業者以商業機制提供普惠的金融服務,一年多來業界已有不少創新作法,從員工福利信託擴及身心障礙者信託、安養信託、生前信託等。
最新一期《財訊》雙週刊以「信託晚美人生」為題,分別以單身、長者及身障家庭可能面臨的狀況,深入報導這項人人都應重視的普惠理財工具,並提供讀者實務教戰守則。
根據《財訊》報導,「信託」,這個一般民眾並不熟悉的金融名詞,已在台灣落地超過20年。一般人甚至認為,信託是有錢人才能享有的服務,像是2017年鴻海創辦人郭台銘將50萬張鴻海股票交付信託,並將股票孳息捐贈慈善事業。長榮大股東張國華夫婦把20十萬張長榮股票信託,用來節稅或規畫贈與。
《財訊》報導指出,其實信託並不是有錢人專屬的理財工具,概念也不複雜,只要透過契約連結「委託人」、「受託人」及「受益人」三個角色,輔以適當的金融工具,就能確保財產安全移轉。如果父母希望自己離世後,財產仍能延續下去、好好照顧孩子,信託是最有可能實現的金融工具。
如今,信託早已廣泛應用於食、衣、住、行、育、樂等各個生活面向。例如,基金投資就是最常見的金錢信託;禮券和「嗶」支付應用了預收款信託;買賣房子、股票交割、重大併購則有交易安全信託;規畫完善的社會公益信託,則能收20年來,信託業受託管理規模,從最初的4560億元,到去年第3季已逼近11兆元,顯示信託已成為國人財產管理的重要制度。
《財訊》報導指出,台灣社會結構改變,加速邁向數位化、少子化、高齡化,所需要的金融服務與過去已截然不同;因此,金管會2020年提出「信2.0」推動計畫,期待改變偏重理財信託的狀況,也為高齡社會開發出更多、更創新的全方位信託服務。
《財訊》報導指出,推展信託更關鍵的還是民眾的心態——「錢不夠多,不用做信託」、「不需要,信託太貴了」……。業者提醒,信託是一項專業服務,一般僅是一間房子要給兒子,都有要賣、要送的不同選項,因此及早規畫,安養照護會更完善,對受益人才能起到長遠保障。
人終將一死,除了應該為身後的子女打算外,高齡者更應打破忌諱主動參與,就算財產不多也要有「養老防兒」的準備。愈來愈多的單身者、獨居人士,也應好好思考如何為所愛的人延續所愛。…(本文出自《財訊》雙週刊652期)
台灣於2020年推出信託2.0計畫,期許業者以商業機制提供普惠的金融服務,一年多來業界已有不少創新作法,從員工福利信託擴及身心障礙者信託、安養信託、生前信託等。
最新一期《財訊》雙週刊以「信託晚美人生」為題,分別以單身、長者及身障家庭可能面臨的狀況,深入報導這項人人都應重視的普惠理財工具,並提供讀者實務教戰守則。
根據《財訊》報導,「信託」,這個一般民眾並不熟悉的金融名詞,已在台灣落地超過20年。一般人甚至認為,信託是有錢人才能享有的服務,像是2017年鴻海創辦人郭台銘將50萬張鴻海股票交付信託,並將股票孳息捐贈慈善事業。長榮大股東張國華夫婦把20十萬張長榮股票信託,用來節稅或規畫贈與。
《財訊》報導指出,其實信託並不是有錢人專屬的理財工具,概念也不複雜,只要透過契約連結「委託人」、「受託人」及「受益人」三個角色,輔以適當的金融工具,就能確保財產安全移轉。如果父母希望自己離世後,財產仍能延續下去、好好照顧孩子,信託是最有可能實現的金融工具。
如今,信託早已廣泛應用於食、衣、住、行、育、樂等各個生活面向。例如,基金投資就是最常見的金錢信託;禮券和「嗶」支付應用了預收款信託;買賣房子、股票交割、重大併購則有交易安全信託;規畫完善的社會公益信託,則能收20年來,信託業受託管理規模,從最初的4560億元,到去年第3季已逼近11兆元,顯示信託已成為國人財產管理的重要制度。
《財訊》報導指出,台灣社會結構改變,加速邁向數位化、少子化、高齡化,所需要的金融服務與過去已截然不同;因此,金管會2020年提出「信2.0」推動計畫,期待改變偏重理財信託的狀況,也為高齡社會開發出更多、更創新的全方位信託服務。
《財訊》報導指出,推展信託更關鍵的還是民眾的心態——「錢不夠多,不用做信託」、「不需要,信託太貴了」……。業者提醒,信託是一項專業服務,一般僅是一間房子要給兒子,都有要賣、要送的不同選項,因此及早規畫,安養照護會更完善,對受益人才能起到長遠保障。
人終將一死,除了應該為身後的子女打算外,高齡者更應打破忌諱主動參與,就算財產不多也要有「養老防兒」的準備。愈來愈多的單身者、獨居人士,也應好好思考如何為所愛的人延續所愛。…(本文出自《財訊》雙週刊65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