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院修法新增經濟間諜罪 大幅提高刑期與罰鍰 捍衛台灣核心技術 祭出國安層級重罰

《財訊》報導指出,根據統計,從2016年至今年5月,因違反《營業祕密法》,調查局共移送境內91案、195人,金額總計1361億元(依告訴人所提的受害金額);境外移送55案、159人,金額總計4258億元,損害影響甚巨。由於《營業祕密法》不只是商業活動,與國家、社會整體經濟發展有關,因此拉高到《國安法》的層級。

根據《財訊》報導,5月20日立法院三讀通過《國安法》和《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修正案,重點包括:定義國家核心關鍵技術;新增經濟間諜罪,任何人不得為外國、中國、港澳、境外敵對勢力,竊取、洩露、重置國家核心關鍵技術的營業祕密,最重可處12年有期徒刑,併科1億元罰金;在外國、中國、港澳使用國家核心關鍵技術的營業祕密,最重處十年有期徒刑,以及併科5千萬元罰鍰等。

中國是慣竊 台日災情慘重

《財訊》報導指出,中國科技間諜數年前就在台灣布網,例如早在2015年聯發科三名前工程師即涉嫌帶槍投靠敵營,洩漏機密技術並跳槽香港商鑫澤數碼公司;美光2016年收購華亞科,五名經理涉嫌竊取機密資料投靠中國公司,薪水是台灣3至5倍。

但近年來中國的動作更頻繁。調查局積極查辦,今年3月發動搜索,即查處了11家違法中企。5月又兵分20路,掃蕩十家在台灣的據點,業務內容包括IC設計、第三代半導體、電動車相關零組件、液晶顯示器研發製造、微型驅動馬達製造等。

不僅是台灣,日本也不時傳出災情。《財訊》報導指出,2019年電子零件廠商NISSHA公司,前員工複製觸控感應器相關設備營業祕密後,跳槽到中國企業,去年被判2年徒刑、罰金2百萬日圓。2020年10月,日本積水化學公司前員工因為將智慧型手機觸控面板用的「導電性微粒子」技術,以郵件洩漏給中國潮州三環集團,被解雇後,該員工到其他中國企業任職,去年被判2年徒刑、罰金1百萬日圓。

早在2014年,日本便因半導體業者前工程師將快閃記憶體研究資料洩露給韓國企業,而修正了《不正競爭防止法》,但經濟間諜採取組織化犯罪,而且罰太輕,對遏止犯罪效果有限。去年2月法務省公安調查廳先是成立直屬於廳長的計畫小組,加強防範經濟間諜。今年5月11日,日本參議院再通過《經濟安全保障推進法》,若洩露包括技術開發合作、強化重要物資供應鏈等四大領域,將處二年以下徒刑或一百萬日圓以下的罰金。…【更多精彩內容,詳見《財訊》雙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