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水表竟成命案關鍵線索!最無感監視網:智慧家電

生活隨時隨地都能產生資訊,在你踏進家門前,客廳大燈已經自動打開、空調也調整到最適溫度⋯⋯,這是智慧家居生活的基本樣貌。

只不過,當我們幾點睡覺、幾點起床、何時沖馬桶都被一一記錄、做事的頻率被聯網裝置捕捉,這些最了解你的智慧助手,反過來也可能成為最綿密的監視網路。

根據IDC報告,全球資料量到2025年會達163 Zettabytes,成長驅動就是來自物聯網裝置,且其中20%的資料將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未來我們平均每天要和聯網裝置互動4,800次,相當於每18秒就一次;Gartner報告也指出,聯網設備到2020年會超過2千萬個。

隨著設有麥克風、攝影機的聯網裝置進駐到客廳、臥室、浴室,家中已不再是最私密的地方。
一份美國消費者保護組織Consumer Watchdog去年底發布的報告指出,亞馬遜和Google分別申請專利,讓裝置可透過蒐集用戶說過的話、做過的事,識別出他們的生活習慣和興趣後,進一步對用戶進行行為分析,並用於個人化廣告和產品推薦。

兩小時用140加侖水量,抓到凶手

例如,亞馬遜申請的一項演算法專利,讓語音裝置可以辨識出表達「興趣」的句型;另一項專利也顯示,Google未來可能透過聯網裝置蒐集更多數據,例如當監視器捕捉到客廳有位拿著籃球的15歲少年,就能推播運動類夏令營的廣告,就連用戶身上穿著印有某明星臉的T恤、放在家中的書,都能成為廣告推薦依據。

今年7月,Facebook遭爆料申請一項可遠端遙控偷錄音的專利,原理是在電視廣告中藏聲音指紋,利用人類聽不見的音頻,啟動手機麥克風錄製背景音,了解家庭成員看了哪些節目、有什麼反應。

雖然上述的描寫只是專利,並非目前產品的真正功能,但已有案例顯示,聯網裝置蒐集的數據已經超過人們想像。去年10月Google Home Mini出貨前被發現,在沒喚醒的情況下竟會自動錄音,並將音檔回傳Google伺服器。

此外,2015年一起美國命案中,警方認為亞馬遜智慧喇叭Echo有機會錄下案發當時嫌犯家中的聲音,甚至成為整起案件的關鍵證人,但亞馬遜為保障用戶隱私,拒絕提供警方任何資訊。不過比起Echo,在這場案件中另一個智慧水表其實提供了更多辦案線索,警方發現,在案發當晚凌晨1點到3點,嫌犯總共用了140加侖的水,可能是凶手用來清理犯罪現場的證據。

最大問題:無意識下資料被「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