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FTA全球價值鏈 才能再造黃金10年

「金融才子」陳冲,博學多聞,豐富閱歷,對時事精闢見解;由於不帶有明顯政治色彩,當2013年被任命為行政院院長時,外界沒有任何雜音。而今,卸下行政院院長官職的陳冲,仍不忘關懷台灣未來,持續在各大媒體撰文,呼籲政府要
停止內耗、政黨放下成見,儘速在2015年加入多個經貿關係協定,積極與各國簽訂FTA。

由美國主導的TPP(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 以及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東協加六的擴大版,雖以東協為主,但幾乎納入從印度到紐西蘭的絕大多數亞洲國家,這兩大遠在天邊、生硬的區域經濟整合名詞,將在未來5至10年間,深深影響台灣。
近一年內,我在公開場合演講或寫文章刊登於媒體上,多都在呼籲政府:「要盡快加入TPP 及RCEP,否則台灣將被世界邊緣化,變得越來越像北韓。」
加入TPP、RCEP 台灣才能不被邊緣化
為何會這樣說?北韓並沒有加入WTO(世界貿易組織),而WTO 會員國國家,都各自有與他國簽訂FTA(自由貿易協定)、或加入TPP、RCEP 等協議,若台灣沒有積極加入或簽訂,慢慢的,我們將在經貿上被孤立,和北韓的情況相同,甚至比北韓還糟,因為許多事北韓敢做,我們不見得敢。
民眾會有疑問,為何台灣要積極加入TPP、RCEP ? 我們不是已經加入WTO ?簡單來說,WTO 像是世界的大圈圈,無法針對經貿密切夥伴發揮效益;TPP、RCEP 則像區域小圈圈,能發揮較大的經濟效益,提升台灣產業競爭力及國際能見度。
尤其是各國因FTA 進入幾乎全免關稅時代,台灣卻仍要付5% 以上不等關稅, 不是 levelplaying fi eld(公平競爭環境),對出口產業來說是重大衝擊。
以南部的毛豆業者來說,他們最怕的就是日本與大陸簽訂FTA。台灣毛豆業者靠品質打贏日本,未來若日本與大陸簽訂FTA 後,因為日本免關稅,日本與台灣出口的毛豆價格差距將拉大,時間久了,進口國自然會選擇價格較便宜、但品質上能犧牲一些的產品,台灣產業便會漸漸失去優勢。
曾有過去的政府官員演講時提到,台灣不見得需要再與他國簽訂FTA,因為我們有多哈回合,但明眼人都看得出,多哈回合談判自2003年起已注定失敗,而且
空具形式,實質上窒礙難行,台灣不可能靠著多哈回合與他國建立起良好的經貿關係;台灣要走向國際,加入區域經濟協議,是刻不容緩之事。
兩黨應共同協商 取得經貿發展共識
2014年對台灣來說是關鍵的一年,因為許多協議預定將在今年底簽署,2015年正式生效,好消息是:各國簽署仍有許多議題待協調,不太可能在2015年伊始生效,給了台灣一些緩衝時間,但我們不能寄望別人的延宕,仍要加快腳步。
回顧2012年總統大選時,總統馬英九提出「黃金十年」的政見,民進黨主席蔡英文也規畫「十年政綱」,當中內容有許多相反的見解,唯一相同的僅有:
台灣要加入TPP。
最近馬英九又提出「雙英會」, 想要與蔡英文洽談加入TPP 一事,提出的時機恰到好處,建議馬英九應要繼續公開邀約蔡英文,針對加入TPP 及類似協議取得朝野共識,才是對台灣前途最正確的作法。
既然加入TPP、RCEP 對台灣是刻不容緩的事,為何我們裹足不前?因為前提是兩岸關係和緩,台灣與大陸簽訂服貿、貨貿協議進度順利。當時簽訂ECFA
(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 基本上就是FTA)就是在架構協議上分階段談判,除了服貿、貨貿是ECFA 的一環外,世界各國也在關注大陸對台灣的態
度,及台灣開放的能力。
以2013 年11月初與新加坡簽署的台星經濟夥伴協定(ASTEP), 及12月和紐西蘭生效的台紐經濟合作協定(ANZTEC)為例,原先新加坡與紐西蘭是不與台灣協商,但當看到大陸與台灣簽訂ECFA 後,兩岸關係不那麼緊張,才願意與台灣簽訂經貿協議,本質都是FTA,只是名稱不同。
服貿協議簽不簽 夾雜「中國」因素
去年我離開公職前,為了讓受服貿協議影響的產業了解原委,各部會曾向各公會解釋服貿的內容及影響程度;但或許仍缺了對全民的解釋,加上今年3月的學運,讓全民對服貿產生更多誤解。但也從學運中可看出,年輕世代對服貿有意見,不僅是因為簽訂的條款內容,更是「中國」因素。
台灣與新加坡、紐西蘭簽訂的協議,開放程度不少都高於ECFA 下的協議, 但社會上一點反抗聲音都沒有,唯獨對ECFA、服貿協議的反彈聲音特別大。的確,中國的經濟規模,確實大到足以讓人害怕的程度,再加上兩岸歷史情結,讓台灣很難從客觀、理性條件或簽訂的條款中,分析利與不利,因為大家會產生心理壓力,這是正常現象。好比你走在暗巷中,從遠處走來一個高大的黑影,因為看不
清楚,我們自然會感到害怕與緊張,但只要看清楚,相信心理壓力會減輕,寬慰不少。
目前社會氛圍仍是聽到服貿協議,就產生排斥感,認為簽署服貿等於賣台、有陰謀,但並非如此。事實上,貿易基於比較利益理論,本身就是有利、有不利的交易,而貿易協定更是反應貿易的基本精神,對有些產業產生負面衝擊,有些帶來正面影響,簽訂一份貿易協議,只要整體有利,就可以評估。
韓國的魄力與決心 台灣應該學習
服貿協議並非台灣全部讓利,大陸對台灣開放80項,是優於或等於WTO 的承諾; 而台灣對大陸開放64項,是低於或等於WTO 的承諾,台灣不一定吃虧。台灣的經濟要再發展,不能靠自己單打獨鬥,必須要有「夥伴」,參與全球價值鏈,最快、最好的方式就是FTA。
我們常拿台灣與韓國相比,認為韓國能、台灣為什麼不能?但台灣在簽FTA 的魄力與決心,確實不如韓國許多。還記得2003年我到韓國訪問時,有機會與當時的貿易及外交部長分享FTA 的看法,該部長說韓國要和其他國家簽45FTA,當時我笑在心裡,怎麼可能簽這麼多呢?
10年過去,韓國確實沒簽到45個FTA,但主要的FTA 都已完成,包含美國、歐盟、新加坡、東協等,近期也完成和大陸的FTA 談判,涵蓋國家倒已接近45個。台灣再不加快腳步,凝聚全民共識,或許2至3年內看不出大差異,但拉長至5年、10年,台灣產業會慢慢喪失競爭力。
推動產業升級 全民才能加薪有望
當然, 也非加入TPP、RCEP,簽訂FTA 就如萬靈丹,讓台灣現在面臨的所有經濟問題都迎刃而解,我還就任公職時,曾提倡「三業四化」、「中堅企業躍升方案」。三業四化指的是製造業服務化、服務業科技化與國際化、傳產業特色化,讓產業升級,一旦產業順利升級成功,產品附加價值提升,最後大家要的加薪也有希望。
以紡織業為例,有人常說紡織是夕陽產業,台灣紡織業最高曾有8000多家,但現在剩4000家左右,留下來的紡織廠,產品單價比最顛峰期還高,因為產業加
值了。以今年的世足賽來說,當中有10隊球衣就是台灣做出,我們能用保特瓶、咖啡渣做出功能性衣料,符合環保需求,自然競爭力大不相同。
再談到「中堅企業躍升方案」, 其實中堅企業是德國特有,一般規模不大、未上市、家族擁有,但又不等同台灣的中小企業,通常持有關鍵性技術而在某一特定行業、領域中有世界領先的地位,但卻又不招搖,許多國家發現德國此一面貌,都想要效法。
我在擔任行政院副院長時,也曾在中小企業協會致詞時,表示應推動輔導台版的「中堅企業」,不久後也通過「推動中堅企業躍升方案」,當時該方案重要的推手就是現任的經濟部部長杜紫軍,杜部長上任後,我還特意寫了一篇文章,提醒杜部長莫忘初衷。
加入TPP、簽FTA, 台灣準備好了沒?這是一個必問、又不需要問的問題,因為從沒標準答案,如同2002年台灣加入WTO時,產業事前並非沒有意見,但
也經歷一陣動盪,一段時間調適後,現在更有競爭力。期許台灣全體,在此關鍵時刻,能放下政黨成見,停止空耗,積極簽訂FTA、加入TPP,站穩在全球價
值鏈中的地位。

【更多精采內容請看《Money錢》NO.85 2014年10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