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企業的保險如何安排?

氣候異常、天災頻仍,讓企業風險意識逐漸提升。根據國際再保公司統計,今(二○二四)年上半年因天災造成的經濟損失至少高達一千一百七十億美元,其中保險理賠逾五百八十億美元,因為企業及個人風險意識抬頭,五十%的保險缺口成為歷年同期新低。

不過,怡安集團巨災報告也顯示,全球因海洋暖化、太平洋對溫室效應反應,加上北大西洋熱帶氣旋活動、強烈對流風暴的風險長期低估,預估未來二十年因氣候變遷造成的巨災損失將至少增加十%,因此,企業面對即將到來的不可預測風險,勢必將加緊腳步積極做好風險管理。

歷經花蓮地震、凱米颱風 企業風險管理意識增加?
焦點放回國內,今年上半年產險業整體保險賠款五二七億元,相較去年大幅減少六九三億元,主要是因為防疫保單皆於去年底到期。上半年發生四○三花蓮大地震,估計保險損失約三百至三百五十億元,但由於各產險公司都有再保安排,加上台灣地震險投保率並不算太高,因此對產險市場的影響並不大。

除了地震,颱風也是常見天災。光是今年,台灣就遭遇兩次重大颱風來襲,七月凱米颱風來勢洶洶,重創南台灣,不只創下高雄多納林道站建站以來最大雨量,甚至罕見讓全台二十二縣市連續兩天放颱風假;不到三個月,九月底颱風山陀兒,不僅繞開中央山脈從高雄登陸,甚至以時速七至十公里「龜速」前進,從發布海上警報到登陸,時間長達四天之久,成為歷年來登陸前警報時間最久的颱風,也在基隆創下一九八○年以來單日雨量最高紀錄。

面對各種新興風險,我國千大製造業的風險管理策略,是否產生新的變化?

企業風險管理意識增加?危險管理、員工福利
根據本回「千大企業保險購買行為暨滿意度問卷調查」顯示,企業投保動機以「為風險做危險管理」勾選率最高,達八七.七%,成為今年企業最大投保動機,相較上回調查,成長六個百分點,取代上回冠軍「員工福利」。

推測和今年發生的花蓮地震及強颱有關,也因此讓企業對用保險來轉嫁風險的重視程度,較往年大幅提升。此外,調查也顯示,因「曾發生災害,體會保險的重要而投保」的企業也高達三成,其中表示因發生「地震」而投保的企業,較上回調查增加七個百分點。

排名第二的投保動機是「員工福利」,勾選率八三.三%,與上回調查相比差距不大,顯示提供員工保險福利,依然是千大企業吸引人才的手段之一。另外,有六九.四%的企業購買保險是因為「政府法令規定」,四十八%企業則是基於「合約要求」。

進一步針對企業規模和投保動機進行交叉分析發現,規模較大的企業(排名前二五○),投保動機相對多元,政府法令規定、合約要求、曾發生過災害等,都是驅動大企業投保的重要因素。 相較之下,排名二五一~五○○企業的投保動機,則集中於風險管理和員工福利。至於企業規模排在七五○~一千的企業,投保動機則更專注於風險管理。

商業火險投保率達一〇〇% 逾六成企業附加地震險
「商業火險」仍然是千大企業投保率最高的險種,歷年均在九成以上,今年更高達一○○%。至於火險附加險的部分,隨著地震、颱風與洪水等災害頻傳,可說是讓大企業吃盡苦頭,更體會到保險的重要性,因此,在所有附加險當中,附加地震險與颱風洪水險的比率最高,前者附加率達六一.五%,後者達五八.三%,尤其規模愈大的企業,附加地震險和颱風洪水險的比例愈高。

此外,不同行業在面對災害時,對於風險的重視程度和保險安排上略有差異。例如「化學材料及原料」業在商業火險附加地震險的比例最高,達到八二.七%,可見該行業對地震風險特別關注,相較之下,「汽車及其零件」業對地震風險的重視度就比較低,有附加地震險的企業比例僅三成。

整體來看,不只商業火險投保率達百分百,附加險投保率也呈現成長趨勢,相較上回調查,地震險附加率從五七.七%增加至六一.五%,颱風洪水險附加率也從五五.七%增加至五八.三%,可見企業對經營風險的敏銳度逐漸提升。

商火、責任險、團險 三大險種投保率增加
另外,大企業在責任保險的投保率也很高,達九一.三%,相較上回成長約一個百分點,其中,公共意外責任險勾選率達八二.一%,是除了汽車任意第三人責任險之外,投保最普遍的險種,其次則是雇主責任險,投保率六十九%,相較上回成長約五個百分點。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企業對風險的敏感度提高,政府對企業責任的要求日益嚴格,以及企業對員工福利安排的重視度增加,大企業對商業火險、責任保險及團險的投保狀況,都出現成長趨勢。

相較上回調查,商業火險勾選率從九八.四%增加至一○○%、責任保險勾選率從九十.二%成長至九一.三%,團體保險也從上回的九三.四%增加一個百分點來到九四.四%。

隨著全球企業ESG浪潮的興起,市場對公司治理和組織營運的期望愈來愈高,積極管理企業董事會和領導人潛在風險,也成為企業營運的重要目標,因此千大企業投保董監事責任保險的比例,也較上回調查增加三.八個百分點,來到六五.一%。

至於汽車保險,由於對大型製造業而言,雖然車輛是必備交通工具,但除了依法須投保的強制汽車責任險之外,相較於廠房、設備、原料等,與汽車有關的風險多半可由企業自行承擔、且無礙健全經營,因此投保率低於商業火險。
隨著企業求償意識抬頭,使用車輛造成第三人傷亡的賠償金額逐年墊高,本回調查顯示,有七三.八%大企業有投保任意第三人責任險,高於車體險(六七.九%)、竊盜險(六四.三%)以及超額責任險(六一.一%)。

更多、更詳盡的報導都在已出刊的431期《現代保險》雜誌

本期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