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大師之水晶魔法

水晶玻璃製品冗長的過程可多達四十多個步驟,環環相扣的工序只要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小瑕疵,便前功盡棄。又因為每件作品的表現特色不同,即使是經驗豐富的工匠,還是必需經過多次失敗嘗試才能抓到重點。因此作品的難易程度與成功數量成反比,水晶玻璃的價值也在嚴苛的淬錬過程中不斷累積。

水晶玻璃藝術起源相當早,自發現以來,水晶玻璃一直被用來做為飾品的珍貴材質,因此不難想見現今許多知名水晶品牌都具有百年以上的歷史。瑞典東南部的斯默蘭地區,義大利威尼斯姆拉諾島,西歐的德國、法國,東歐的捷克、匈牙利等,都是製作水晶玻璃藝術相當知名且各具特色的國家。雖然水晶玻璃的成分大同小異,大部分是由氧化矽和氧化鉛熔煮而成,但各家品牌都有其獨門秘方,目的都是要讓水晶更為透亮。姑且不論水晶玻璃的成分,藝術家的創作與工匠的技藝才是決定藝術品價值的關鍵所在。

傳統的水晶玻璃藝術進入19世紀末,與建築師、工業設計師甚至時尚設計師們激盪出當代的美學風格,法國水晶品牌Baccarat總裁Anne-Claire Taittinger女士接任後為讓品牌注入年輕新活力,特別邀請Philippe Starck共同為Baccarat打造時代新風貌。2004年Starck為Baccarat設計位於巴黎的新總部-Baccarat水晶宮;Starck將這座位在巴黎第16區的宅邸以「一片灰燼中發掘出的鑽石」的概念,刻意用原始古樸的混凝土牆,反襯Baccarat水晶的純淨。2008年2月Starck在莫斯科成功的將另一個擁有豐富歷史和記憶的地方,改變成對著名奢華品牌的幻想的境地。

【完整內容請見《ARCH雅砌奢華風格誌》2011年12月號】








本期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