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組化的合院建築 戶戶都有光影露台、天井

■建築基地:新竹縣寶山鄉
■基地面積:308㎡
■建築室內面積:549㎡
■建築結構:鋼筋混泥土
■工程造價:860萬
提供來自不同國家的電子工程師的集合式住宅,以模組化結構矩陣的建築手法,創造出有如何中國傳統合院概念,自然形成的天井、露台,為每一個住宅單位帶來私有化的戶外空間,盡情享受日夜光影、綠意景致。


這是一棟來自美國、加拿大、印度等國家的電子工程師和教師們在異國生活的集合式住宅,基地座落於兩側充滿濃密的綠茵,仿如與世隔絕獨立的鬱鬱山林中,
基地前身曾是農莊,也歷經養殖場到獨棟的建築轉變,先天的條件並非理想,加上之前缺乏整體的規劃,使得一些空間無法被完善利用,因此,我們的出發點是,建築與環境的關係不只侷限與建築四周的直接環境,而是整個園區的生態,當看到基地周圍傳統的建築形式被一一鏟平,我希望此案可以反映出合院建築中的“中心”與“天”的關係,也因此概念上利用模組化及結構矩陣的設計,3個合院建築透過連結、重疊與細膩的空間設計,將八個獨立的住宅單位串連成一個大集合式住宅,石祐嘉設計師解釋著。

八戶單位皆面臨一樓寬廣的戶外庭院,因此在開窗設計上採非對稱性手法,在兼具採光通風時必須納入隱私性考量。

天井在集合式住宅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不僅是一個家庭的中心,它對空間上的順序也有一定的意義,它是個別獨立單元私人的對外開放空間(私領域化的戶外空間),擔任空間對流的主要任務之外,隨著一天時間的改變,天井牆體產生的自然光影變化,給予居住者更多想像多變的空間,而特別的是,享有天井的住宅單元從平面來看,是跟另一戶相互對稱,也就是說,傳統口字型天井被切割為兩戶共同分享,背後隱藏的意義是試圖拉近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石祐嘉設計師接著補充,在這案子裡,集體住宅並非別墅豪宅,它是一個負擔得起的住宅形式,英文稱之為affordable housing,如何為這些居住者創造新的生活體驗、空間上的驚喜,與鄰居的關係,都是必須藉由建築結構來完成。相對的,對於開窗的手法,不只是為了通風、採光,也是讓建築形體有了對話,從立面、剖面圖的不對稱來看,每一戶獨立單元具有適當的隱私性與對外的開放面,「面對鄰居、噪音都有著一定的挑戰,不過從後來居住者們的反應得知,這些空間確實帶來正面的生活素質提升,而這也是我最想從住宅建築當中創造及學習的。」設計師石祐嘉說。


挑高住宅單位以旋轉樓梯串聯,一樓可作為公共空間,二樓則是私領域。


本期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