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頭髮長不出來,怎麼辦?

小嬰兒的頭髮好像長不太出來,該怎麼辦?將第一次生長出來的胎毛剃掉,嬰兒的頭髮會長得比較快?為什麼有的嬰兒頭髮多、有的嬰兒頭髮少?嬰兒的頭髮到底要不要每天清洗?每次清洗時,都需要使用洗髮乳嗎?這些常見的問題,都將在本篇文章中找到解答,就讓我們來一窺三千煩惱絲的奧秘。


探索三千煩惱絲的秘密
頭髮的功用有哪些呢?
1. 保護我們的頭皮免於受到紫外線傷害。
2. 頭髮也具有保暖的功能。
3. 頭髮有美觀的效果、也可以吸引異性的注目。
4. 髮色的不同,也可以提高不同種族的辨認度。


三個時期,組成頭髮的一生
所有的頭髮都是由毛囊長出來的,一根頭髮會搭配一個毛囊。其實我們的頭髮都有固定的生長週期,會脫落、也會再長出,小嬰兒的頭髮也不例外。人的一生當中,頭髮約有10~20個生長週期,重複著生長又脫落、再生長的循環。一個週期裡包含了三個不同的階段,分別為頭髮的生長期、退化期與休止期。在同一個時間點裡,我們的每一根頭髮都分別處於不同的階段。也可以用地區來作比喻,同一個區域在同一個時間點,必定有老人、中年人與小孩,我們的頭髮也是一樣,三者同時並存。

生長期(約2~6年)
↓ 佔所有頭髮中的85%~90%,我們絕大部分的頭髮都處於持續生長中的狀態。處於此時期的頭髮很難脫落,若要硬拔的話,頭皮會感到疼痛。

退化期(約2週)
↓ 約佔所有頭髮的1%左右,生長速度已經減緩,頭髮的壽命將盡。這個時候的毛囊會朝著皮膚表面前進,最後終止不動時,就進入所謂的休止期。

休止期(約1~3個月) 約佔所有頭髮的9%~14%比例,這個時候的頭髮已經完全停止生長、壽命已盡,毛囊很淺、很容易脫落。我們梳頭髮時輕易掉落的頭髮,都必定是處於休止期的頭髮。當頭髮脫落後,毛囊內又會有新的頭髮重新開始慢慢長出,如此循環不息。一般人頭上約有十萬根頭髮,大約有一萬根頭髮是處於休止期的易脫落階段,成人一天掉落約100根頭髮算是正常的。


「姑路」到底是怎麼來的?
嬰兒頭髮與成人頭髮最大的不同,是嬰兒頭髮大多處於同一個階段,經常同時長出來、再同時掉落,直到一歲以後,頭髮的生長才會比較像成人、趨於穩定,不會一次全部脫落,而改為部分脫落(最多10%以內)。所以一歲以前,小嬰兒的頭髮整塊掉下來,媽咪不用過於慌張,這都是屬於正常的現象。有些嬰兒後腦勺缺了整塊頭髮,頭髮呈帶狀分佈,老一輩的會稱之為「姑路」。傳說中爸爸的姊妹越多(即嬰兒的姑姑越多),「姑路」會越明顯,而破解「姑路」的方法,就是請姑姑買禮物贈送給該名嬰兒。

其實這都是迷信,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皮膚科主任潘企岳表示,一歲前的嬰兒毛囊仍不穩定,頭髮經常一次大量脫落,一歲後這種情形就會改善;假使一歲以後仍未改善,可請皮膚科醫師診治是否有其他疾病所致。而為何腦勺容易掉髮?這可能也與嬰兒仰睡有關,當原本就處於休止期、易脫落的頭髮與枕頭磨擦,更使這些頭髮容易掉落。不過家長也不用擔心,幾個月之後,頭髮都慢慢會再長回來。

導致頭髮生長受限的疾病有哪些?
較常見的疾病其一是先天表皮層發育不全,這種疾病的患者會連指甲、牙齒都長不好;另外一種就是俗稱鬼剃頭的圓禿,是因為皮膚內免疫系統發生問題所造成。特徵是頭上有一塊一塊圓形禿髮處,圓禿的案例頭髮通常都還能自行生長回來,由於治療用藥對嬰兒來說不一定安全,所以醫師多半會建議家長先靜觀其變。


嬰兒出生前,初次長出的胎毛已脫落
「將嬰兒第一次生長出來的胎毛剃掉,嬰兒的頭髮會長得比較快。」坊間有此一說,不過其實是錯誤的。是否將嬰兒的頭髮剃掉與頭髮生長速度快慢,並沒有絕對的關係。而且這個說法還有一個重大錯誤的地方:以足月出生的嬰兒來說,我們根本不會看到他第一次生長的頭髮。我們所看到的毛髮,已經是小嬰兒第二次生長出來的頭髮了。那麼嬰兒最早的頭髮是什麼時候長出來的呢?其實當嬰兒仍在母親子宮內,懷孕約12週左右,胎兒全身已開始有毛囊形成;約16週之後,便開始有胎毛長出,待26~28週左右,全身的胎毛會進入第一次休止期,這些胎毛大部份會在產前脫落,這便是毛囊生長的第一個週期。除非是早產兒或首次毛髮休止期延後,否則大人不會看到嬰兒第一次生長的胎毛。


嬰兒的頭髮有哪些種類?
為什麼嬰兒的頭髮都會比較柔軟、細緻?這是因為嬰兒的毛囊比較小的緣故。嬰兒的毛囊比成人的毛囊小,依長短、粗細與顏色深淺可分為以下四種:

胎毛:胎毛是最短、最細與顏色最淺的毛,一般出生前就會全數脫落,只有早產兒才能被看得到胎毛。
柔毛:第二次生長出來的毛髮,也就是我們看到足月生的嬰兒之毛髮。顏色較胎毛來得深、也比胎毛長。
中間毛:介於柔毛與永久毛之間的頭髮。
永久毛:長度超過1公分的頭髮,就屬於永久毛。

為什麼每個人的頭髮生長不同?
潘企岳主任表示,每個人頭髮的粗細、生長快慢不同,這是因為每個人天生體質不同所致。大致來說,小嬰兒很少罹患導致頭髮無法生長的疾病,一般頭髮都還是會長出來,媽咪不必過於憂心「怎麼辦?我家寶貝的頭髮都長得比別人慢!」多數都會在一歲前長出來的。


頭皮油膩與脂漏性皮膚炎也有關係
其實多數嬰兒在6個月大以前,頭皮都會比較油,這是因為受到母體的賀爾蒙所影響;6個月之後,皮脂腺的分泌趨於減緩,頭皮就不會再那麼油膩。若皮脂腺分泌過於旺盛,即可能引發脂漏性皮膚炎,所以對頭皮較易出油的寶寶而言,最好可以每天洗頭,以降低油脂的堆積。不過提到每天洗頭,媽咪可能會有這種疑問:「聽說洗髮乳使用太多,會對頭髮或頭皮不好。倘若每天洗頭,是不是用清水洗就好了呢?」答案是否定的。潘企岳主任指出,每次替小寶寶洗頭時,必須使用嬰兒專用洗髮乳,因為光是用水洗,是清洗不掉油脂的,畢竟水與油脂兩者無法相容。

若是在中午洗頭、天氣較溫暖或室內有開暖氣調節室溫,洗完頭髮之後就不一定要使用吹風機將嬰兒頭髮吹乾,在保持溫暖的情形下,也可以只將頭髮稍微擦乾。若要使用吹風機,也不要太靠近頭髮,以免傷到頭髮,導致髮質變差、易斷裂,吹風機離頭髮約距離20公分以上比較妥當。假使沒辦法每天清洗頭髮,至少兩天要清潔一次。對於油性頭皮的嬰兒來說,若不將油脂洗掉,毛囊便容易發炎,會紅、腫、痛,或是得到脂漏性皮膚炎。

越梳頭髮,越容易使頭髮變長?
潘企岳主任指出,這也是一種迷思。是否常梳頭髮,與頭髮的生長沒有直接關係;另外老一輩常說「小女嬰的頭髮長得比小男嬰慢」,這種說法也沒有科學依據。潘企岳主任表示,青春期階段男孩、女孩頭髮的生長速度的確可能有所差別,但嬰兒時期兩性都是一樣的。


結論
小時候頭髮長比較慢的嬰兒,長大後禿頭的機率並沒有比一般人高。也有些家長迷信「嬰兒頭髮一根一根豎起來,是因為所攝取的營養不足夠」,其實這些都是道聽塗說的坊間謠傳,並沒有科學依據。醫師建議家長平時正常、均衡餵食即可。原先頭髮長不太出來的小嬰兒,絕大多數在一歲後會改善,奉勸家長不用過於擔心;若真的比較擔心,也不妨請教皮膚科醫師。



潘企岳
學歷:中國醫藥學院醫學系
經歷:台北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皮膚科住院醫師
現任: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皮膚科主任

攝影/潘朵拉專業兒童攝影(02-87735501)
model/郭欣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