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來臨,病毒悄悄找上門!認識常見5種小兒傳染病
時序入夏,台灣悶熱又潮溼的天氣狀況再現,多樣的病毒也蠢蠢欲動,一旦嬰幼兒感染,勢必對健康造成不良影響。衛福部雙和醫院小兒部過敏氣喘免疫科專任主治醫師呂孟哲,針對常見的夏季傳染疾病進行說明,並提醒家長以正確的心態應對疾病。
常見感染1.腸病毒
好發於開學季,過去每年約自3月下旬開始上升,於5~6月達到高峰,隨即緩慢降低,而後於9月份開學後再度出現流行。
.傳染途徑:孩子分泌物的飛沫傳染、接觸傳染與糞口傳染(排泄物、水、食物污染等等)。
.臨床症狀:嬰幼兒症狀多為發燒、咳嗽、喉嚨痛,且併發疱疹性咽峽炎、手足口病。
.預防照護:家長須注意孩子的個人衛生,只要是外出回家後、如廁後,都應徹底清潔雙手。
常見感染2.腸胃炎
腸胃炎可以分成病毒型或細菌型感染引起,每到季節轉換之際,病毒型腸胃炎會比細菌型更為好發。
.傳染途徑:經由糞口、被汙染的食物、飲水或被嘔吐物的飛沫傳染。
.臨床症狀:病毒型感染的症狀有上吐下瀉、腹痛、頭痛等等;細菌型感染除了上吐下瀉外,很可能會伴隨血絲黏液便等。
.預防照護:勤洗手、戴口罩;在如廁後、吃飯前或烹調前,皆應以肥皂、洗手乳洗手;輕微的腸胃炎,可以藉由清淡飲食的調整進行改善。
常見感染3.咽喉炎
咽喉炎屬於上呼吸道疾病,可分為咽炎(咽部發炎)以及喉炎(喉嚨發炎),通常好發在春夏交替的時期。
.傳染途徑:藉由飛沫或接觸傳染。
.臨床症狀:急性咽喉炎的潛伏期約3~5天,症狀持續約2~10天,症狀會隨著臨床表現而不同,多為發燒、鼻炎、喉嚨痛、喉嚨乾與吞嚥困難等。
圖片/媽媽寶寶雜誌提供
常見感染1.腸病毒
好發於開學季,過去每年約自3月下旬開始上升,於5~6月達到高峰,隨即緩慢降低,而後於9月份開學後再度出現流行。
.傳染途徑:孩子分泌物的飛沫傳染、接觸傳染與糞口傳染(排泄物、水、食物污染等等)。
.臨床症狀:嬰幼兒症狀多為發燒、咳嗽、喉嚨痛,且併發疱疹性咽峽炎、手足口病。
.預防照護:家長須注意孩子的個人衛生,只要是外出回家後、如廁後,都應徹底清潔雙手。
圖片/媽媽寶寶雜誌提供
常見感染2.腸胃炎
腸胃炎可以分成病毒型或細菌型感染引起,每到季節轉換之際,病毒型腸胃炎會比細菌型更為好發。
.傳染途徑:經由糞口、被汙染的食物、飲水或被嘔吐物的飛沫傳染。
.臨床症狀:病毒型感染的症狀有上吐下瀉、腹痛、頭痛等等;細菌型感染除了上吐下瀉外,很可能會伴隨血絲黏液便等。
.預防照護:勤洗手、戴口罩;在如廁後、吃飯前或烹調前,皆應以肥皂、洗手乳洗手;輕微的腸胃炎,可以藉由清淡飲食的調整進行改善。
常見感染3.咽喉炎
咽喉炎屬於上呼吸道疾病,可分為咽炎(咽部發炎)以及喉炎(喉嚨發炎),通常好發在春夏交替的時期。
.傳染途徑:藉由飛沫或接觸傳染。
.臨床症狀:急性咽喉炎的潛伏期約3~5天,症狀持續約2~10天,症狀會隨著臨床表現而不同,多為發燒、鼻炎、喉嚨痛、喉嚨乾與吞嚥困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