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業三巨頭 接上雲端 打開服務大門

一座長800公分、寬260公分、高239.3公分的「貨櫃電腦」,矗立在2010年資訊展的「政府雲端運算館」內,令人矚目,這座「龐然大物」,正象徵著台灣邁入「雲端新世紀」。台灣的製造業,站在雲端貨櫃上,一步步由製造業升級為服務業,「雲端製造」將成為創造台灣下一波經濟奇蹟的重要契機。

雲端運算到底有多熱門?根據高盛集團對IT費用的調查,2010年有55%的CIO(資訊長)還不考慮做雲端,但到了2012年,只剩下20%不考慮,代表有8成CIO都會在2012年起開始布建雲端。


全球雲端商機8,000億美元

此外,根據國際科技研究機構IDC的預估,總計自2009年底至2013年,這4年之間,全球雲端商機就高達8,000億美元。這波商機,國內大廠包括廣達、英業達、中華電信等,都不願錯失。

台灣產業的轉變,從1950年代開始的家庭代工,到70年代至今的高科技代工,一路走來「Made in Taiwan」的名聲響譽全球。隨著代工利潤降低、中國以更低的人力成本搶走代工大國的地位,代工利潤已陷入「保四」(4%)的危機,在微利時代,台灣產業已走到轉型的十字路口,「雲端運算,是製造業的機會」,著有《雲端策略》一書的IBM中國研究院副院長陳瀅強調,雲端運算的興起,對製造業來說,無論是商機或是企業資訊架構的重新規劃,都是經營者在思考提升企業競爭力時,必須考量的關鍵。

根據資策會創新應用服務研究所所提出的「雲端製造遠景架構」中(見圖),在製造業在製造前端的規格設計、製造階段的製造管理,到製造後期的加值服務等三階段,都可以透過雲端運算提高附加服務,產生附加價值,提高獲利。

事實上,台灣製造業者多年OEM/ODM模式磨練出的製造、生產與創新能力,包括:彈性管理能力,與快速的產品上市周期等等,是台灣製造業者的競爭優勢。

若能以現有的ODM/OEM代工模式,搭配雲端服務,將可形成台灣獨有的軟硬整合的雲端製造模式OCM。OCM最重要的價值在於,提升產業鏈的附加價值,不僅可以用於製造業內部,還可以將「服務輸出」到中國大陸等地區。


廣達電腦未來10年大計

這也是NB大廠廣達電腦董事長林百里的未來黃金10年大計。

「未來的雲端市場跟過去筆記型電腦(NB)代工不同,NB代工拚的是供應鏈管理,雲端則是價值鏈的競爭,在代工市場誰的成本低就可以搶到單子,雲端比拚的是誰可以提供客戶更高的價值」,廣達電腦董事長林百里的這番闡述,已說明雲端運算,將成為台灣從製造業升級為服務業最重要的關鍵利器,也是全球第一大筆記型電腦代工廠—廣達未來黃金10年的成長動能。

事實上,在全球消費力減弱,筆記型電腦營收衰退之際,廣達電腦的雲端部門卻異常忙碌,包括Google大廠等都已全面採用廣達產品,預估廣達2010年伺服器出貨量將可超過100萬台。

台灣第一大民營製造業鴻海董事長郭台銘也極為重視雲端的發展,他表示,未來是網際網路的時代,鴻海當然不能缺席,在「三螢一雲端」也默默耕耘已久。

台灣的製造業,愈來愈需要靠服務提升附加價值、進行差異化競爭。因應雲端運算時代的來臨,全球半導體龍頭台積電在去年斥資80億美元,打造了一座「無人工廠」,他認為,雲端運算將使半導體奈米時代進入更新技術。

張忠謀提出的全新的整合營運模式,將在晶圓廠提供從前段設計到後段封測,全套的服務,目標是希望協助台積電的客戶,大幅縮短製程時間,並降低IC開發成本。


OCM最佳例證—台塑網

而一向以降低採購成本著稱的台塑集團,將集團內部的採購、工程發包系統,開放為企業間的電子交易平台,獨立成「台塑網」。

台塑網的最大特色,是以量制價,加上自動訂單管理讓發包商不必再派專人詢價、追蹤訂單,大大提升效率。

透過雲端建置的台塑網,讓台塑集團共計節省了7成的採購人力,會計人力則高達7成4。e化後,採購人員每月處理的案件,從131件提昇至662件,詢價採購的工作天數降低2-5天,庫存周轉天數平均降低10-80天,行政效率大幅提升。另外在採購費用、利息支出、採購單價等項目皆有明顯的降幅。

台塑網將台塑集團原有的資訊平台整合為商品,成功的在製造本業外打開服務新商機,除了服務自己的集團外,台塑網將服務觸角伸向其他企業,台塑網的客戶囊括富士康、裕隆、統一等集團,目前已有近3萬家供應商共享平台。這也是OCM最佳的案例。